Denzii
Denzii
**困扰的具体问题:** 工作: - 已到公司高层,犯了错误,当下工作轻松,但是正当年,想继续做些事并让自己继续成长有价值。该如何突破如下的境地,离职则立马失业也无更好的去处,不离职则工作又无挑战和更好的成长机会。 生活: - 生活中,自己当前状态不对,懒得去和家人沟通和表达,如何调整让自己打开心扉。 投资: - 学习了很多,听到过很多,也知道了很多方法,但是还是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框架和具体可实操的逻辑。感觉都有道理,但是又都不管用,依然交易感觉、交易情绪。 成长: - 人到中年,成长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 读书笔记:第6轮第4课 为啥频繁查看投资组合收益很愚蠢 2020-8-10 开始 > vx: denzii > > 视频号:凳子邓 > > Mixin ID: 37410639 > > 公众号:读好书与学好习 ##### 小白确实是这样 ——频繁的查看投资组合的收益。 刚看到这个题目,我发现,竟然自己就是这样的韭菜,频繁的查看自己投资标的的每日涨跌。而且竟然成为一种习惯。原来以为这样是一种好的关注市场的习惯,现在仔细想想,还真是犯了信息幻觉方面的错误。为什么? 1、自己查看每日市场的涨跌的行为,与市场最终的走向毫无关系。我们的行为影响不了市场的走势,市场不会因为我们每天关注他的涨跌而会按照我们的想法和预期进行涨跌,也不会因为我们哪一天没关注他而不波动或者相反着的去涨跌。所以,这样分析可见,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 2、那我们每日频繁查看投资标的有什么收获呢?可以实时了解当天市场的动荡,这种动荡有涨有跌,涨了我们必然会可喜可贺,心里暗自高兴;跌了,我们就会心里骂娘,非常的不爽。所以,我们不仅会因为市场某日的涨跌影响我们自己的心情,而且甚至会因为市场不断的波动让自己忘了投资的策略而发生不必要的动作,这种动作就包括追涨杀跌、时进时出,心里还自认为这样做就是最聪明的做法。实际上,可能恰恰适得其反,从而造成我们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灾难,因为我们对市场过度、频繁的关注而在市场下跌时交出自己的筹码,在市场上涨时因追涨造成自己的成本增加,从而犯了韭菜的常见错误。 那么,频繁查看自己投资标的收益就不对吗?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我们要学习,并且遵守纪律,然后一以贯之。 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发现,从投资周期、市场波动以及各方面得出,最适合我们普通人投资的方式就是:定投,没有之一。这就是我们的策略,就是我们进入投资市场的唯一方法。但是,定投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他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些了解定投策略背后的逻辑,不仅要投资资本、时间,而且还有心理。而只有学习,我们才能不断的进行心理建设,规避一些常见的错误,让自己坚定的执行好既定策略。 遵守纪律,就是说,我们既然选择了定投策略,所以,无论市场每日如何涨跌,我们要以无所谓的态度处之,我们要做我们该做的事。到了定投的日期,我们也无需去关注当日的涨跌而进行人为的修正和调整,继续进行傻傻的定投即可。这就是纪律,只有坚定定投策略,加上严格执行的操作行动,这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投资活动,或者算是对我们真正有用的投资策略,否则,做不到的口号和理论对我们的投资实战和收益没有任何作用。 一以贯之。我相信,在我们执行定投操作的同时,我们依然会看到市场涨跌对我们日常的影响,以及周围其他人因为投资结果对我们的干扰,有怀疑定投策略的损失教训,有追涨杀跌的收益惊喜,甚至我们自己看到的浮亏,等等,这些都会对我们的投资心理产生干扰或者动摇,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排除干扰的信息,守住自己的坚定。你要这样时时提醒自己:这是我们的投资策略,与众不同才有效。而且,这种策略就是我这个阶段的唯一策略,可能他有不足甚至错误,但是,在这个阶段我既然选择,我就必须彻底的、一以贯之的执行他,坚持到底我们才能知道他是否真的有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收益。即使最后失败了,我们也才能在我们不变的策略中找寻存在的问题,让自己收获和提高,也才有可能在下一个阶段中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再去践行,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和成长,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体系。否则,听信风言风语的投资思路,然后不断让自己的投资策略在不断变化中去操作,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在做什么,不可能不失败,也又怎么可能知道我们失败的原因。...
#### 读书笔记:第6轮第8课 知道不等于做到 2020-8-24 > vx: denzii > > 视频号:凳子邓 > > Mixin ID: 37410639 > > 公众号:读好书与学好习 **1 自以为自己知道,其实是不知道。** 人最悲哀的是自认为自己知道的就是真理,就是对的,而实际上那并不正确,那并不是事实。这就好比你刚从死胡同或者一条断头路折回,告诉一位正在前行的人此路不通时,而对方并不相信确毅然决然的执拗并坚定走下去一般。那一刻,你可能会在心里嘀咕道:傻瓜,瓜怂。 但是,你是否想过,大部分时间,我们可能就是别人眼里的瓜怂。 人为什么会这样,自以为知道,而且还总以为自己知道,如此自信的以为。 或许经历多的人确实知道,对的多了也自然有了自信,也就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然而,大部分人往往并无如此丰富经验但也依然自认为知道,为什么? 那就是一个人的认知,**认识自己的认知,也就是元认知**,是因为个人元认知并不成熟的表现。 人,不可能对所有事情了如指掌,也不可能对所有知识知晓百通,我们是有欠缺的,这是事实。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并且承认自己存在这种缺陷,存在这种不足,那就是最大的错误。古人语:人无完人。 而造成这种欠缺的元认知的原因就是心态,我们**封闭的心态**,这种封闭让自己听不进去任何的不同,看不见任何的熟视无睹,接触不到任何的新鲜和变化,因为封闭,我们隔绝和屏蔽了任何一丝一毫的变化,自然而然的让这种新鲜从我们眼前飘过,也让自己对可能的机会熟视无睹。 还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凡事向外求的心态让我们自己不能从自身由内而外的去分析和反思一些变化和原因,而将结果、原因通通归咎在外围和自身之外,归因于客观环境而无能为力。**向内求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源动力,也是可控的起点**。 所以,**自以为知道实际只是井底之蛙似的思想,而知道自己并不知道才是真正知道的开始**。...
#### 读书笔记:第6轮第5课 为什么你会赚卖亏留2?(处置效应) 2020-8-18 > vx: denzii > > 视频号:凳子邓 > > Mixin ID: 37410639 > > 公众号:读好书与学好习 赚卖亏留,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大部分小白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或者存在的问题,买的标的涨了的话就早早的卖出,而在跌的时候却死死的拿住不放,所以,这样的行为导致我们赚不了大钱,但是可以亏很多钱。或者,每每听到有人说,炒股套住或者回本卖掉的时候,就应该理解这种状况:赚卖亏留。 昨天学习了亏留的原因分析和克服办法,今天又听了听关于赚卖的分析,也让自己进行了一下思考和总结。 **为什么我们又会把赚的早早卖掉?** 刘老师说是由于我们比较造成的,因为我们时时与历史水平、与个人期望、与自己身边人的决策进行比较,诚然,因为比较,我们会在内心形成一个期望和目标,从而在自己的财富蓝图里形成一个印象,而这个印记会时时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动。 在我们买卖股票或其他投资标的的时候,我们总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计划投入多少钱?投入多长时间?所期望的收益率?以及认亏止损的条件?** 或许,以上的几点和我们在践行群里的定投策略有所不同,但是,我依然觉得我们要有以上的计划,主要是心理的准备。只有在前面想清楚了,我们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才会更好的在投资过程中从容淡定。虽然,定投,我们只有只有一个动作——只买不卖,但是,在没有想清楚之前,谁说的任何策略我们都不可能相信,即使相信了也会在市场震荡过程中因为波动的诱惑而改变动作,执行不了定投,要么亏留,要么赚卖! 我的一个同事,曾经聊天说到投资,他会买一些医药类股票,他买了一只股票,刚开始涨很好,他没有卖,后来随着市场调整,开始回撤下跌,他以为股票还会再涨起来,所以,看着跌了一下,就没当回事,因为他认为长期来看医药股票会大涨的,同时,也认为之前都涨到那么高,后面应该会突破前高的嘛,所以,就拿着,但是,市场就是市场,我们谁都左右不了他,市场跌跌涨涨、上上下下中不断起伏,他坚信自己的认知,跌了就是不卖,很是淡定。 慢慢的,价格跌去一半,投的钱只剩了一半。跟他聊,他说反正已经跌到那样了,就省着去看了,一时半会估计也涨不上来了。 这就是赚卖亏留的典型事例,因为禀赋效应和沉没成本,我们总将亏损死死留在手里。 我问他有什么计划? 他说,就这样拿着呗,医药肯定没问题的,等回了本我就卖出,反正已经拿了快两年了。 看到没有,这就是在亏损时我们的心态,或许我们都曾经历过这种状态。...
### 真相与意见 **(1)这两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 真相:即客观,客观规律。是任何事情发生以后表现出当前的现象,而导致这种结果和现象的原因及发生的原本客观存在过的过程就是真相,就比如在一件事发生时,我们用录像机摄录了整个过程,事后去查看这个录像,就是探寻真相。真相只有一个。 意见:即观点。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或者行为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态度和看法,觉有很强的主观性。意见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即使对于同一件事,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持有同一钟意见,所以才有“保留意见”的选项。 **(2)为什么要把这组概念放一起考察?** 这对概念,一种客观存在,一种主观感性。对任何事情的思考按照“真相和意见”的方法论进行,就是辨证的思考过程,我们既要探寻客观存在之真相,还要对真相结合自己的认知和思考给出对于同一真相的个人意见。 **(3)如果将自己的意见 = 真相会出现什么状况?(结合自身投资、工作、成长过程分享)** 自己的意见等同于真相,那就是会狭隘我们的视野,切断我们学习进步的机会。比如,对于投资理财中的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奥的认识,因为自己的不了解、偏见就认为此人没有什么高深之处,其所言也仅仅讲了一些人人都已经知道的事情而已,而这种自我意见,让自己并没有认真去思考和挖掘其建立的世界上最赚钱的基金公司的真相,而不能更早的去搁置偏见、理性学习、深入思考,浪费更早、更系统的向强者学习的机会。 **(4)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真相这种说法有问题嘛?真相是被创造出来的吗?** 我觉得是有问题的。真相不是被创造的,真相是被发现的。真相我认为他原本就存在,只要有果,必然就有因,必然就有其道理和规律。而这,是通过我们学习、认识来发现他的存在的,而不是凭空创造而来的。 **(5)有多少次你确信是真实的某事而后发现它不是真实的?(举出实际例子)** 对于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里奥的认识,之前只是听到有这个么个人,只是看了他的视频,认为他讲的就是人人知道的东西而已,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事实。但是,随后在听他的课、看他的书和其他老师的讲解之后,才发现,我原来对于瑞达里奥的认识的事实其实并不是事实,那只是自己的一个片面认识而已,甚至说是偏见。 **(6)你认为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真相和个人意见是更明智的?** 如何看待真相?个人觉得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对待我们所看到、听到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博学、审问、慎思,然后才有可能找着真正的真相。对于与个人意见,我们因该抱着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因为我们不要试着去改变别人,也改变不了别人的意见,要承认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现象,我们只能采取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像这个地球和大自然一样保罗万象、理解万物。 或许这让我们自己更客观、更理性,也让自己更轻松。 **(7)你的某些观点有可能缺乏见识甚至会出错,你同意嘛?在某些方面更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完全赞同!在日常工作中,因为某些信息了解的不全面、不深入,或者更多是传闻、汇报,就会在某些重大工作决策和观点上出现错误,甚至是灾难。 **(8)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你应该如何形成更有见识的观点呢?你是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的呢?** 那就是不断学习,要明白真相和意见的本质,通过不断的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好奇,让自己按照自己习得的方法去认识、分辨和做到属于自己的黑马、白马和车夫的平衡。
#### 读书笔记:第6轮第2课 自信不等于正确 2020-8-3 开始 >> > vx: denzii > > 视频号:凳子邓 > > Mixin ID: 37410639 > > 公众号:读好书与学好习 自信不等于正确!因为人有三个偏差,乐观偏差optimism bias、共情鸿沟empathy gap、盲点偏差blind spot bias。 听了今天的课,猛然明白一个道理,虽然说人要有自信,但是,自信不一定就是对的,甚至还会毁了一个人。 去年此时,由我监管的业务开始大规模市场化运作,因为我有多年此类业务方面的经验,所以,领导让我辅助现有的团队进行业务开拓。 其实,我也挺有信心去做好这一块业务,心里想着一定能做出好的结果。 项目开始招投标,我们第一次参加此项目招投标。包少厂家多竞争大,报价属于公开部分,一般情况是在没有重大错误时,就比拼的是商务关系。 我当时分析,我们的关系还不错,价格只要报在所有梯队当中就有很大机会。...
#### 读书笔记:第6轮第5课 为什么你会赚卖亏留1?(处置效应) 2020-8-17 开始 > vx: denzii > > 视频号:凳子邓 > > Mixin ID: 37410639 > > 公众号:读好书与学好习 赚卖亏留,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大部分小白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或者存在的问题,买的标的涨了的话就早早的卖出,而在跌的时候却死死的拿住不放,所以,这样的行为导致我们赚不了大钱,但是可以亏很多钱。或者,每每听到有人说,炒股套住了的时候,就应该理解这种状况:赚卖亏留。 听课之后,才明白,原来这是我们每个人受不同的框架效应影响,是自己将亏和赚的认识都放置到自己大脑认知的框架之内所造成。而另外的原因还有禀赋效应、沉没成本。 **为什么我们会死死守住亏损?** > 禀赋效应。我的最好,拥有什么就高估什么。所以,把亏的留下来。 记得很清楚,在自己没有买车之前,从来就没怎么关注过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型,或许自己也不怎么爱好,但是,在自己买车之后,我就会注意,特别是会发现和自己车型一样的车,而且,还发现很多,甚至对同一个品牌的车有种格外亲近的感觉。为什么?很是奇怪。自己曾经甚至都不知道一辆车的品牌,但是买了之后会发现,路上跑的还真不少。这或许是注意力的转移,或许是自己学习了解之后的进步,但还有的就是禀赋效应,我拥有了这辆车,我就认为这辆车是最好的,我的选择就是最好的,而路上跑的其他的车因为自己的关注而更引起了自己的注意,所以感觉此车型的车很多,这也反过来印证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可能会有瑕疵或者局限,但因为是自己的真实选择,没有大的问题也会坚持下去,一直开下去,而且认为他是最漂亮、最好的车。 > 沉没成本。总希望在未来有机会挽回损失。 看到这个概念,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身边经常碰到这样一种现象:每年春节之后的跳槽和离职率会相当高。为什么?因为年底公司会发奖金,所以大家拿了奖金才会离职。也就是说,有些人是在上个年度就想着要离职的,只是在等待一段时间,到年底拿了奖金之后再去行动,而这段时间多久,保守估计应该在半年以上,而这个心理就是我已经工作半年,现在走肯定没有奖金,年底走才能拿全额奖金,好吧,那就再坚持半年时间,所以形成这样的现象。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反正我身边碰到的人和事好像都会考虑这个问题。这就是人人都在演绎沉没成本的现象。 这是两个故事。 这好比我们投资股票也是一样。我们买进某个标的肯定有我们买进的理由,我们希望投资标的上涨来印证自己的选择,但是,当市场下跌时,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而无视市场的上下波动,总是认为这种波动属于正常范围,特别是对于小白散户来说,在没有止损概念控制下,投资标的越跌越低,那时,内心无比的难受和矛盾。...
# 什么是个性? #### 一、这是个好问题? 什么是个性? 个人直觉:不就是差异,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嘛,人人不同的那个点就是个性! 另外,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词:个性鲜明,个性张扬,内向,外向....不就是这些吗?! 转眼一想,可能没那么简单,一切貌似、一切直觉往往不可靠,存在直觉错误,所以,赶紧百度一下,学习概念: >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个性(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原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引申为人物、角色及其内心的特征或心理面貌。 > > 在心理学中,个性与人格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 - 广义的个性与人格是同义词,二者均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 狭义的个性通常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即个人独具的心理特征。狭义的人格通常指个人的一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有时,甚至仅指个人的品德、操行。在欧洲,有些心理学家把人格看作是性格的同义词。 所以,才发现,个性二字,常常萦绕在耳旁,但从未去思考,其实际含义竟然与自己原有的认知差距巨大,个性在广义上是人格,狭义上是性格。所以,我原有的认知更多的是狭义层面的对某个具体个人性格的直观反应。 **误解**1:认为个性是天生而来,不可改变! “人之初,性本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传统思想告诉我们,人的习性天生决定,所以,自古到今,讲究门当户对,讲究人以群分。 而这个误解,造成我们看人只看背景、看祖上,不能很客观的去认识一个人,挖掘一个好人,形成出生决定命运的大众观点。 难道一个人的个性真的就不能改变吗? **误解2:认为个性就是非主流,特立独行!** 在芸芸众生中,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但是,这个世界人真的很多,貌似周围的人都差不多样子、差不多态度、差不多行为。所以,我们想出人头地,就要追寻不同,想法设法与他人不一样,要非主流,要特立独行,要鹤立鸡群,这样才是个性嘛,这样才能在茫茫人海中突出自己! 而这个误解,我们处处可见:奇装异服的少年,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肉”,甚至有刚刚上班的小伙竟然将头发染成一片绿色.....而这,必然造成追求个性就只注重外表,追求差异,追求注意力,追求虚荣,忘了合适,忘了道德,忘了自身内心真正所追求的东西,即所谓“注重外表,不注重内涵”。还有就是,不管别人说的对不对,为什么说,我要特立独行,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反对,鸡蛋里挑石头,即所谓“反对就是对的”。 难道追求个性就是追求不同,特立独行吗? ####...
#### 读书笔记:第6轮第1课 专家不等于正确 2020-7-28开始 > vx: denzii > > 视频号:凳子邓 > > Mixin ID: 37410639 > > 公众号:读好书与学好习 这次课听第一遍,大脑里顺着就想到自己最近迷信专家的错误。 #### 1 关于定投 前几天看到一个公众号文章,是一个专家对于基金定投的看法,他指出,基金定投没有任何好处。为什么?他说到,基金定投采用逐步买入的方式,会在牛市中错过市场上涨的赢利,不如一次性买入获得的收益大。并且他通过一些历史数据进行证明说,一次性买入比定投要好很多。 是的,乍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当股市或者市场处在低点的时候,一次性买入可以获得更多的低价筹码,而定投有可能随着市场的上涨,使自己买入的成本会增加,或者获得的基金份额会减少。同样的资金因为选择投资的方式不同造成收益率的不同。 那是不是就应该一次性买入呢?难道自己一直在做的定投就是失败的策略吗? 然后,我自己分析了下这个专家的意见,发下几个问题: 1、他只说了开始定投的时点在市场低位,然后市场开始慢慢上涨的情形,而并没有考虑市场来回波动的实际情况,当然,有可能他说的是长远向上的情况。 2、他说的意思是要在市场低位时一次性买入。是呀,谁都想低买高卖,可是我怎么知道当下就是低位?若知道当下就是低位,我肯定会卖房借钱加杠杆的一次性买入。 3、一次性买入需要一次性大额资金,好像并不适合工薪一族去投资。 4、定投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 独立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1)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 独立思考是一种方法,一种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结果不重要,而分析、评估问题本身并进行论证,最后当结果自然而然显现的逻辑才是最重要的。 **(2)为什么这个概念如此重要?** 真相只有一个!独立思考是我们认识现象与本质,判断听闻与真相,评估优劣好坏的科学方法,是每个人保持个性与独立的最本质特点,也是树立个人品牌的最好方法。通过独立思考,才能解决以上问题,才能指导和决策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3)这个概念是如何被误解的?** (为什么没有将其翻译成批判性思维,如果将其翻译成批判性思维会产生什么样的哪些误解?) 误解独立思考就会认为思考是天生的,无法习得,要么认为思考就是一种能够自圆其说的推导,以及独立思考后必然有一个结果才能结束。 独立思考没有翻译成批判性思维,是因为独立思考更中性、更开放。而批判性思思维会产生带有情感的一种对抗心理层面的误解,让人不可能保持独立思考才应该有的追寻客观的评估过程。 **(4)实际上这个概念是怎么回事?** 独立思考就是建立属于自己认知评估事务的科学方法论,通过提问与评估,客观理性的思考事务的多个方面,经过多方位、多角度的辩证,让答案自然水落石出。 **(5)正解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 让自己成为一个经过科学方法武装过大脑的人,做一个独立的人,不人云亦云,不人行亦行,不盲目从众,不盲目跟风,不轻信,保持理性,真正的为自己负责。 **(6)错误使用这个概念有什么可怕之处?** 错误的认为独立思考就是一个人对一个问题的闷头琢磨,企图盯住问题本身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这就像,一把锁上了的锁,只盯着锁孔看是找不到解锁的钥匙的。 以及认为,独立思考必须从头开始,从而将学习前辈思考的成果视之为抄袭,并认为那不是独立思考。 **(7)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概念?** 独立思考,要明白在面对一个问题或者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去分析。比如,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什么原因直接导致当前的状态?这些原因逐个是怎么产生的?是否有数据支撑?数据来源于哪里?是否有正反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是感情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不同因素有什么区别和优缺点?.... **(8)这个概念和其他重要概念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