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feelings
beyond-feelings copied to clipboard
第六轮逻辑课 作业5:这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联系到哪些内容?比如你的经历或者你观察到的例子以及例如践行群的课,笑来老师的书中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定投改变命运》《韭菜的自我修养》《七年就是一辈子》《财富自由之路》等?越详细越好,试试看融会贯通
小好(单芳芳) Mixin:37328638 WeiXin:shanff88
框架效应:(损失效应) 笑来老师2.18课程"所有坏人都是来教你做人的"里老师提到自己被骗后的冷静反应,最后自我成长,一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好.对我触动很大.生活中有多少人,遇到了坏人,被坏人同化成坏人,进而生活一团槽,甚至掉入深渊不可翻身.小到被老师批评家长教育滋生的反感,大到被骗后进而骗人.生而为人,有多少时候能区分出对与错,然后做出冷静合理的反应呢. 学了逻辑课,进了践行群,才知道自己之前掉入了很多坑,却不自知.例如:被别人欺负了,不能冷静反思尽快积极行动,而是被气的不行,三五天在愤怒情绪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浪费时间及能量,损失惨重. 最近看<零极限>这本书,提到:我们要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的事情负责.这样,我们就不会掉进"框架效应",而是积极的应对一切局面.这样所有的事情都会拨开乌云见到日出.
小好(单芳芳) Mixin:37328638 WeiXin:shanff88
框架效应:(损失效应) 笑来老师2.18课程"所有坏人都是来教你做人的"里老师提到自己被骗后的冷静反应,最后自我成长,一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好.对我触动很大.生活中有多少人,遇到了坏人,被坏人同化成坏人,进而生活一团槽,甚至掉入深渊不可翻身.小到被老师批评家长教育滋生的反感,大到被骗后进而骗人.生而为人,有多少时候能区分出对与错,然后做出冷静合理的反应呢. 学了逻辑课,进了践行群,才知道自己之前掉入了很多坑,却不自知.例如:被别人欺负了,不能冷静反思尽快积极行动,而是被气的不行,三五天在愤怒情绪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浪费时间及能量,损失惨重. 最近看<零极限>这本书,提到:我们要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的事情负责.这样,我们就不会掉进"框架效应",而是积极的应对一切局面.这样所有的事情都会拨开乌云见到日出.
第六轮作业5:一切都有成本.docx Mixin ID:37346294 雷明
2011年我进入体制内工作,开始干工作还是很积极的,也勤学好问,慢慢发现那些“老人”其实水平也一般,事物在不断发展,他们其实很多东西都不懂,做事很低效,渐渐就不再那么对他们那么尊重。自己也不再想着创造价值,而是怎么把工作糊弄过去,时间慢慢流逝,几年过去,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还是那个自己,毫无进步,突然心里发毛。原本以为赢得了体面的工作,以后自然会越来越好,工作了几年,才发现想要凭这点工资买房是那么遥不可及。除了在这小城市偶尔利用这“体面工作”的光环勾搭漂亮的小姑娘赢得些许欢乐,好像真的一无所获,没有一点积蓄,自己也还是那个自己,开始怀疑我这几年是不是白活了,开始思考我这几年都做了什么,应该如何改变。
几年的时间投入却什么也没有换回,我开始变得愤怒,消极怠工、请霸王假、目中无人,可是境况并没有因此有所好转,反而是激化矛盾,越来越与世界格格不入。听了逻辑课,回头看来这正是陷入了处置效应,在投资自己这件事情发生损失的时,选择了冒险——赌、瞎冲。结果得不偿失,瞎冲无果,痛苦缠身,每日只得努力挣扎。
幸得读到了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定投跑步、健身、打磨概念,慢慢学会用刻意思考去回应感觉,才慢慢有了与情绪友好对话的可能,知道了成长才是永恒的刚需,渐渐体会到时刻处在学习与进取的状态带来的充实与踏实,心态也越来越平和,幸福感也开始时常来光顾,对未来也越来越有信心。
Atank Mixin ID:37157522 微信号:attachee 微信公众号:Atank 带你玩 微信视频号:奥义阿坦
蒋小博 Mixin ID:37360819 VX:JIANBO835109 视频号:蒋小博 公众号:聊聊德意志
听完Liuda老师的课,又去把笑来老师2019年8月15日的课听了一遍。
笑来老师讲到,最难的是,这个部署倾向效应有时候真的会让你得到正确的结果,有时候那么做是有效的。
我觉得,用部署倾向效应得到了正确结果的,还是运气成分占多吧。
联想到了疫情时,国外的人都要飞回国去避疫情,结果导致一飞机的人感染;还有一个不知道是段子还是真的,一个人从国外花了大几十万包机一个人飞回国,结果落地后,被一辆大公交车同其他几十号人一起拉走去隔离,也就是飞机他可以一个人包,但是到了国内都要接受统一隔离政策,可没有给他一个人包一辆车的机会……
笑来老师说到,疫情的时候,最稳妥的方式就是不动。结果部署倾向相应让很多人觉得还是要行动。
MIXIN ID:341978 赵程冲
- 框架效应对我们的影响
以前听过一个这样一个对比,说的是华尔街专业操盘手跟普通散户的区别:专业操盘手,期望自己能够保持10%年回报就可以,最终却赚到了一辆辆的保时捷跑车,而普通散户,期望自己通过短期的高卖低买赚到豪车,而最终却亏的就剩10%不到。
专业操盘手,是极度厌恶风险,因此投资会更加的稳妥,而散户却是风险偏好,几乎与赌徒差不多,输的越多,越会偏向选择风险,希望通过下一笔翻盘,亏损10万,会再投20万,如果又亏损了,会增加到40万,慢慢的进行融资、借贷,因为他的框架就是“只要让我对上一次,我就翻盘”,然而,恰好某次真的蒙对了,就更加的刺激他以后继续这样的操作,直至他完全亏完为止。
这种操作还会上瘾,因为这里面有很大的投资沉默成本,这个成本包括:自己亏掉的+自己没赚到,但别人赚到的,特别是后一种,因为如果大家都没赚到,人们会感觉不是自己的问题,而别人居然还赚钱了,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亏掉了那部分应该赚到的钱,这很致命,为了弥补这个缺口,就更加的期望一把翻盘。
今年疫情引发的各种问题,现在慢慢的呈现出来,我观察到,我的同事们很多之前不炒股的,现在也开始加入炒股大军,为什么呢?两个原因:1.由于经济下行,收入减少,但日常的开销、房贷没有减少,并且不知道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久,极度的不安,让他们急需找到一个可以增加收入的场地,房市算一个,但股市更是首选,因为房市再投资之余,会加重自己的日常开销;2.股市里充斥的各种爆炸的、涨停的个股,刺激着他们翻番再翻番的想法,而他们每天讨论的最多的就是:这支股票让我今天赚了3000,明天再赚3000,我就抛了,那支股票今天我亏了5%,没事的,我长期看好,会慢慢补仓,不赚一倍不走。
对比践行群外面的世界,真的是眼看着他们在大海里,被美丽的海妖吸引过去,看着他们下沉,而我们践行群这边,一个个都绑在一个一艘大船上,虽然海妖也在迷惑我们,但因为绑着,无法离开,就这样朝着真正的大陆驶去,除非船破了,或者自己咬断绳索,跳下大海,否则我们最终都会登陆。
Mixin ID: 27440, 微信号:AXingJosh, 公众号:阿兴Josh
想学好,多花钱
前段时间,笑来老师在践行群反复强调,群里的课程内容不能直接复制或者笔记等任何形式发到践行群外去。他提到的一个原因就跟沉没成本有关——群外的人免费获得这些课程内容,他们没有付出,他们不会重视,也就实际上对他们没有效果。
做决策要只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经济学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避开这个概念很多经济现象都没办法用经济学去解释清楚。一个店铺应该继续经营还是关门大吉?一个股票该不该买?一段关系该不该继续?这些问题都去考量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也就是新增加投入能带来多少新增回报,即新增带来的新增。 如果新增成本所带来的预期新增收益竟然是负的,那就应该果断止损。而关注沉没成本容易落入陷阱,违背这个原则。
彭志向-湘妹子在上海 Mixin: 37392292 视频号:彭志向 公号:日耕沪上夜思湘里 wechat: starry1987
处置效应:
亏留的原因:
禀赋效应:高估自己拥有的东西;避免失去自己拥有的东西。
沉没成本:是否有很多的投入了
如何应对处置效应
- 做一个定投的长期主义者 20190815部署倾向效应(disposition effect)处置效应
- 换位法(衣服处理)
- 以毒攻毒(如果这个事情很重要,价值巨大,迟迟没做,先把钱投入进去)
2016年我开始学习口译的时候,纠结如何学,最后打听到可以通过集中上课的形式去提高。于是我一口气花了一万多上了口译班级,每个周六周天早上九点去学习,连续上到下午六点,中午半个小时吃饭的时间,真的是像在高中时候学习一样,早去晚回,到家还有作业。结果就是在那个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语言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因为考虑到自己花了上万的价钱,自然而然重视,而不停的认真学习。今天听了课明白这估计就是以毒攻毒的方法。
我以前很舍不得花钱,刚毕业的时候领着几千的工资,除掉自己的开销还要负责补贴家里,所以当我看到我的好朋友一口气花了一万五续费五年的健身计划的时候,我非常不理解。随着时间推移,后头发现一口气锁定掉未来几年的健康那是再划算不过的事情。现在想起来非常赞同我朋友的做法,这种做法让你不得不去健身,你每去一次就相当于赚回来大几百,何乐不为。
所以当在践行群续费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锁定了未来八年的时间,让成本先沉没,对它的重视程度和行动力就会更加高。越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赚卖亏留“。这节课主要讲的是部署效应中规避损失的内容,从股票市场中常见的选择倾向即面对两个标的,一个标的赚钱了则倾向于卖掉该标的,落袋为安;一个标的亏钱了,则倾向于继续持有该标的,其实实际是寄希望于该标的未来继续上涨,回本甚至获取收益,实际上是一种损失厌恶的心理倾向反应。
与此相关的心理倾向Liuda老师列举了以下几点:
- 框架效应 损失框架:在损失时,更倾向于冒险(试图回本效应)
-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 沉没成本效应(Suck Cost Fallacy)
笑来老师在2020/08/15关于部署倾向效应(Disposition Effect),细致分析了关于投资中这种部署倾向,从获取盈利的角度出发,”赚卖亏留“是很正常的选择,但是经过数据证明,这种策略其实最终导致的结果只会让投资者承受越来越多的损失。2是面对各种各样甚至不同变种的行为偏差,我们是100%没有办法让自己躲开这种坑的。3是我理解至少是针对投资领域如何应对部署效应,其实是没有一个靠谱的解决方案的。定投一个长期靠谱的标的则是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一是仅仅选择一个投资标的,这样就不会有面临标的选择的问题,二是更为精确与具有指导意义提出了对于长期的理解,长期则是在两个大周期以后。每个周期则是由一个上升趋势与下降趋势组成。
说到与部署效应相关的禀赋效应,我能想到的是针对国家的资源诅咒,比如中东的主要石油输出国,由于坐拥巨大的石油储备,就相当于一个印钞机,虽然整个国家真的”富的流油“,但是我们都可以感知整个国家的治理上的落后,以及在信息产业,工业领域没见到这些国家的身影;而针对个人而言,随着这几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乡村土地被征用,拆迁户,拆二代几乎成了一个高频词,对多数人而言,如果从其实际的经济获取能力来讲,对其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天量,我不是说所有人再获得巨大财富后有什么问题,但是不得不说也听到了很多由于这笔财富而家破人亡,子孙不思进取的案例。
潮汕地区本身多山地,如果从自然资源讲其实是比较贫瘠的,但是在广东潮汕人在生意上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而与其相对的是,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戏谑还是一种事实,比如陕西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风调雨顺,从自然资源上来讲应该还是不错的,但贾平凹曾写过,”八百万秦川,三千万懒汉“。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禀赋效应的群体反应。
部署效应我觉得还可以从选择方面去理解,个人是继续当前的事业还是重新选择?企业是按照原有状况继续经营还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比如笑来老师当年在吉林当网吧老板,然后决定去新东方当英语老师,即便是现在让我看来,这种选择搭配让人第一眼看过去,有点匪夷所思,如果亲临现场,甚至都有点搞笑。实际情况,则是基于当时的境遇需要更高的收入,而新东方则能提供更高的收入。如果类比股票标的的选择,则相当于舍去已经亏损的标的,去购买新的标的。相当于再看准一个标的后,超脱了部署效应的影响。
Mixin ID:28839 韩涛
读书笔记:第6轮第5课 为什么你会赚卖亏留1?(处置效应)
2020-8-17 开始
vx: denzii
视频号:凳子邓
Mixin ID: 37410639
公众号:读好书与学好习
赚卖亏留,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大部分小白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或者存在的问题,买的标的涨了的话就早早的卖出,而在跌的时候却死死的拿住不放,所以,这样的行为导致我们赚不了大钱,但是可以亏很多钱。或者,每每听到有人说,炒股套住了的时候,就应该理解这种状况:赚卖亏留。
听课之后,才明白,原来这是我们每个人受不同的框架效应影响,是自己将亏和赚的认识都放置到自己大脑认知的框架之内所造成。而另外的原因还有禀赋效应、沉没成本。
为什么我们会死死守住亏损?
禀赋效应。我的最好,拥有什么就高估什么。所以,把亏的留下来。
记得很清楚,在自己没有买车之前,从来就没怎么关注过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型,或许自己也不怎么爱好,但是,在自己买车之后,我就会注意,特别是会发现和自己车型一样的车,而且,还发现很多,甚至对同一个品牌的车有种格外亲近的感觉。为什么?很是奇怪。自己曾经甚至都不知道一辆车的品牌,但是买了之后会发现,路上跑的还真不少。这或许是注意力的转移,或许是自己学习了解之后的进步,但还有的就是禀赋效应,我拥有了这辆车,我就认为这辆车是最好的,我的选择就是最好的,而路上跑的其他的车因为自己的关注而更引起了自己的注意,所以感觉此车型的车很多,这也反过来印证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可能会有瑕疵或者局限,但因为是自己的真实选择,没有大的问题也会坚持下去,一直开下去,而且认为他是最漂亮、最好的车。
沉没成本。总希望在未来有机会挽回损失。
看到这个概念,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身边经常碰到这样一种现象:每年春节之后的跳槽和离职率会相当高。为什么?因为年底公司会发奖金,所以大家拿了奖金才会离职。也就是说,有些人是在上个年度就想着要离职的,只是在等待一段时间,到年底拿了奖金之后再去行动,而这段时间多久,保守估计应该在半年以上,而这个心理就是我已经工作半年,现在走肯定没有奖金,年底走才能拿全额奖金,好吧,那就再坚持半年时间,所以形成这样的现象。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反正我身边碰到的人和事好像都会考虑这个问题。这就是人人都在演绎沉没成本的现象。
这是两个故事。
这好比我们投资股票也是一样。我们买进某个标的肯定有我们买进的理由,我们希望投资标的上涨来印证自己的选择,但是,当市场下跌时,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而无视市场的上下波动,总是认为这种波动属于正常范围,特别是对于小白散户来说,在没有止损概念控制下,投资标的越跌越低,那时,内心无比的难受和矛盾。
难道自己的选择错了,我要证明我没有错。那怎么办呢?要不卖了?开玩笑,卖了就是真亏,不卖顶多算浮亏,况且,自己已经坚持这么长时间,市场也该慢慢回暖吧,在典型的禀赋效应和沉默成本主导下,我们往往做出这样的决定:我就不卖,我要拿住,我要做长线,我就不信涨长不起来!就这样,我们深深的、心甘情愿的被套住,被动的成为投资市场里又一个长期投资者。
现在想想,难道这就是投资?!长期的投资?!理性的投资?!值得探讨。
如何规避处置效应?
如何规避以上问题,刘老师提到三个办法:定投、换位法、以毒攻毒。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我们普通投资者或者小白韭菜在市场里长期投资的方法,然后通过相应的策略和技巧去规避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以毒攻毒的方式由外而内的强迫自己的去选择理性并做出改变,而不是遵从情感和情绪。
但是,我还想说,对于如何规避处置效应类问题?还应该向内求,从我们自身做起去分析原因,找寻方法,学习提高,改善行动。
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思考,平衡黑马、白马和车夫的关系,从而做出理智的决定和选择。也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定投策略背后的逻辑,才能坚持去做到定投的动作,也才有意识通过换位法去思考对面,更才可能明白以毒攻毒让自身建立习惯和惯性才是最为重要的。
老师在《韭菜的自我修养》—“喜欢冒险的最终都是韭菜”“更可怕的是不计成本的冒险”中提到,韭菜会喜欢不断冒险,而且不计成本。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沉没成本的影响,韭菜们已经入场被割了,不愿意接受被割的部分成为沉没成本,而希望放手一搏取得胜利。 而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头脑发热报了一个学习班,学习到一半发现自己没有精力上完课已经学习完,但说服自己万一是想要的呢?结果坚持上课,可是自己没有时间练习导致最终还是学不到对应技能。 根本的解决思路就是定投,在正确的路上只需要考虑不断投入,不调仓就不要面临“亏的留下”,因为我的目的就是不断的买买买。 Mixin:3736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