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zhonghaizhemebang
liuzhonghaizhemebang
用什么软件画的?
用什么软件画的?
用什么软件画的?
羊群效应即从众心理。 我受羊群效益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学专业选了土木工程。 当时土木工程是热门专业,分数要求还很高。 高中毕业,爸妈问我想读什么专业。我当时说了一句话:“我也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什么专业都一样。”现在看这种思维太愚蠢了,最关键的地方没有主动选择,导致之后的人生没有选择的机会。 爸妈看我是这种考虑,然后当时家里面都说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好(当时正值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能赚钱,我就稀里糊涂地随大流一样读了土木工程专业。 毕业后,发现根本不是这样一回事,房地产的春天过去了,现在是政策紧收期;而且建筑业可能就是夕阳产业。 悔不当初。从众,有时候真的很可怕。 说到应对羊群谬误,最核心的就是:读书。通过读书开拓视野,锻炼思维,避免入坑。现在学习liuda老师的逻辑课就是一项很好的锻炼。 读统计概率、历史方法论、逻辑学的书,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体系。 _Originally posted by @Athony-zengle in https://github.com/liudawozhemebang/beyond-feelings/issues/212#issuecomment-646441514_
1、我特别记得人生中一次我亲自**“制造”**的从众实例: > 在我小学的时候,tvb播放了卡通片“数码暴龙”,当时在我班里所有男生都在聊这个那个有多帅。然后我生日那天亲戚送了我一台数码暴龙机的手办模式,我就这样拿着它在学校里玩,走到哪里玩到哪里,我记得当时没有其他人用这个手办,我又记得那些同学看到那个玩具时的羡慕眼神。 > 结果,在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我目睹了我们班所有男生人手一部数码暴龙机玩具,再然后我又发现其他年级班级的大多数男生都有,几乎成了标配。我当时还洋洋得意了一回。 不仅是多人跟风会引来从众,其实你有别人没有时带来的羡慕和渴望也会引来跟风。 2、最正面的一次跟风,就是之前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做短视频发视频号。说真心那句,有点被大家推着去做,被自己的内心逼着去做。为什么?别人都在学证明别人在学习和进步,谁愿意落后?落后就会掉队,特别是看到有些大神一上来就是发个专业的视频,那简直就是王炸,把自己的自信心炸没了。没办法,学笑来老师说的,用自己的未来和别人的现在来比才是一次公平的比较。即便现在短视频做得不怎么样,但是起码也动手做了,大神的专业也不是一两天练成。 MIXIN ID :37326037 _Originally posted by @Liujiale02 in https://github.com/liudawozhemebang/beyond-feelings/issues/212#issuecomment-646086117_
听了老师昨天的课程,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遇到的P2P投资就是自利偏差的一种。 大概是2014年左右,P2P刚刚兴起,自己关注的一个公众号是以前阿里管理层,然后现在传播佛教的人,推荐了一家深圳的P2P平台 地标金融,他们的slogan 是“ 一个有情怀的平台”, 因为当时对那个公众号作者特别信任,觉得他推荐的肯定靠谱,那个时候除了钱存银行外,第一次有了其他方式理财的概念,因为自己平时做事还算谨慎,一开始投资了也就1000-2000块, 那个时候年化收益率是20%, 然后一直比较平稳,后面自己加大了投资不过最大也就10000块左右,而且不是做的年投资,半年,三个月的都有。后面因为国家监管等各方面原因,收益率也是逐年下降,到了2016年已经有好多很牛叉的P2P平台跑路,而且这个时候自己对理财,风险意识的认知也都提升了,虽然这家公司发展的还挺稳的(至少从他们披露的信息来看),兑换投资者收益也很准时,但是我自己已经强烈意识到这个雷被爆的可能想越来越大,时间点也是随时可以爆的, 同时之前也投资了陆金所,这些都是有很强背书的平台,自己就果断的退出了2家P2P平台,而那个地标金融也与2019年11月开始说平台清算,现在很多投资人的款都一分没拿到,在商量着如何维权。 之前的确有点过于相信所谓的名人,专家,觉得别人推荐了就是相对靠谱的,现在听了几轮的逻辑课,特别涉及到投资或者其他重要事情,自己一定要根据所学的底层逻辑,尽可能避免类似的坑。 MIXIN ID: 37313124 _Originally posted by @lynnwang708 in https://github.com/liudawozhemebang/beyond-feelings/issues/210#issuecomment-643068055_
听了老师昨天的课程,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遇到的P2P投资就是自利偏差的一种。 大概是2014年左右,P2P刚刚兴起,自己关注的一个公众号是以前阿里管理层,然后现在传播佛教的人,推荐了一家深圳的P2P平台 地标金融,他们的slogan 是“ 一个有情怀的平台”, 因为当时对那个公众号作者特别信任,觉得他推荐的肯定靠谱,那个时候除了钱存银行外,第一次有了其他方式理财的概念,因为自己平时做事还算谨慎,一开始投资了也就1000-2000块, 那个时候年化收益率是20%, 然后一直比较平稳,后面自己加大了投资不过最大也就10000块左右,而且不是做的年投资,半年,三个月的都有。后面因为国家监管等各方面原因,收益率也是逐年下降,到了2016年已经有好多很牛叉的P2P平台跑路,而且这个时候自己对理财,风险意识的认知也都提升了,虽然这家公司发展的还挺稳的(至少从他们披露的信息来看),兑换投资者收益也很准时,但是我自己已经强烈意识到这个雷被爆的可能想越来越大,时间点也是随时可以爆的, 同时之前也投资了陆金所,这些都是有很强背书的平台,自己就果断的退出了2家P2P平台,而那个地标金融也与2019年11月开始说平台清算,现在很多投资人的款都一分没拿到,在商量着如何维权。 之前的确有点过于相信所谓的名人,专家,觉得别人推荐了就是相对靠谱的,现在听了几轮的逻辑课,特别涉及到投资或者其他重要事情,自己一定要根据所学的底层逻辑,尽可能避免类似的坑。 MIXIN ID: 37313124 _Originally posted by @lynnwang708 in https://github.com/liudawozhemebang/beyond-feelings/issues/210#issuecomment-643068055_
MixinID: 36393898 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现象: - 看到乌鸦就觉得这一天要倒霉。 - 约会时做些刺激,令人心跳加速的项目,比如,过山车、走吊桥。女生会更容易产生心动的感觉。 怎么应对? - 提出假设,进行验证 - 启动元认知,思考你的思考,用逻辑思维再叙述一遍。 _Originally posted by @blackwuxin in https://github.com/liudawozhemebang/beyond-feelings/issues/208#issuecomment-641644445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