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jaJiang
AnjaJiang
蒋小博 Mixin ID:37360819 VX:JIANBO835109 视频号:蒋小博 公众号:聊聊德意志 今天听了Liuda老师讲的,成功的人不是没有缺点,而是把TA的优点发挥出来了,使用了TA的长处。跟今天刷视频号看到的秦刚说的“不要花拳绣腿,只要一招制敌,就坚持这一招就行”不谋而合。很多时候要想清楚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最重要的做好了比花时间做其他的要高效的多的多。 “当前偏差”的实验也很是震撼。随着时间长度的不同,我们会作出不同的决策。 如何克服当前偏差呢?就是要想怎么能坚持度过这个长期,得到长期后的结果。 我能想到的是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里写的复利曲线,自我成长曲线,一直要告知自己,自己还在成长曲线的成本线以下,要一直积累才会突破成本线。此外,自己做的一定要是自己热爱的事,要么就像笑来老师说的要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觉悟。还有,赋予自己所做的事情以重大意义。 感觉做事之前要给自己做很多心理建设工作,要思考全面,不然很容易中途放弃。我更了6天视频号没有继续了,看了笑来老师的《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以后,我在重新思考自己该如何做。希望自己以后做事能够慢慢地克服当前偏差。
蒋小博 Mixin ID:37360819 VX:JIANBO835109 视频号:蒋小博 公众号:聊聊德意志 知道不等于做到 1.自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不知道 就拿“独立思考”这个概念来说,在读《Beyong Feelings-a Guide to Critial Thinking》这本书以及在践行群跟着Liuda 老师学习逻辑课以前,我以为我自己知道“独立思考”以及如何“独立思考”,我曾真的认为我自己就是独立思考的啊,我很独立地自己决策啊…… 在Box定投践行群学习了六轮逻辑课以后,我才知道,我其实不知道什么是“独立思考”,我之前不知道的很多很多,我不知道人可以有那么多认知错误,比如立场错误,程序错误,表达错误,反应错误,关于人的个性是怎么来的,到底什么是真相,认知、观点、证据、论证等等等等,我以前的认知都是狭隘的。 2.知道,但没行动 好惭愧,都不好意思说,我知道笑来老师的美股投资组合GAFATA,但是我就是没行动。现在,我就专心定投Box了。 3.知道,也行动了,但半途而废 我一直对自己的字不满意,19年、18年时自己一直在练字,我也知道练字是有很多好处的,可惜的是,种种原因我半途而废了,现在还是一直对自己的字不满意,练字还是要下决心继续。
蒋小博 Mixin ID:37360819 VX:JIANBO835109 视频号:蒋小博 公众号:聊聊德意志 参考点依赖 参考点与历史水平有关; 参考点与期望水平有关; 参考点与身边人的决策有关。 (不知道我说的这个参考点能否能实验里的参考点相提并论。先试着说说吧。) 我想到了了笑来老师写作课里讲到,他做视频号以字说形式做是经过慎重考虑后决策的。而有些人则是盲目以他为参考点了。觉得自己跟着这么做肯定也可以,至少不会差太远。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也做了两个字说形式的,但是想想,笑来老师总是言之有物,我做不到他那么深刻啊,那我得有点别的差异化的东西吧, 经过几次尝试,多次拍摄,终于硬着头皮自己出镜。播放量确实比字说形式的高多了。 在生活中我们的参考点依赖往往跟身边人(或者临近的人)的决策有很大关系。
蒋小博 Mixin ID:37360819 VX:JIANBO835109 视频号:蒋小博 公众号:聊聊德意志 乐观偏差 要移民德国的时候,我简单地、盲目乐观地以为到发达国家了,生活就会更好。现实是,我用了三年时间适应这里的生活,包括学德语,找工作,在另一种文化下抚养孩子。生活环境对于幸福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的,能决定自己生活状态和幸福度的永远是自己。 共情鸿沟 我发现照顾孩子的时候最容易犯这个错误。每次对孩子发脾气以后都自责,为什么又没控制住情绪。最近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讲到,愤怒只是一种沟通手段,只是想要吓住对方,让对方听自己的话,但是,存在着比愤怒更有效的又不伤害彼此的手段,只需要采取更好的手段而已。意识到这个以后,我时时提醒自己,发现最近确实比较少用愤怒这个手段了。 盲点偏差 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被问及一些我认为是“伸手党”的问题时,我会经常比较不耐烦……其实,仔细想想,这也不是对方有意为之,而是 TA真心觉得那是TA想得到答案的问题,对方没有看过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没有意识到做z伸手党”是削弱自己能力的,这是对方的盲点,而我的盲点在于我没有从对方角度看问题。像笑来老师那样写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发在公号上可能是比较好的办法。
蒋小博 Mixin ID:37360819 VX:JIANBO835109 视频号:蒋小博 公众号:聊聊德意志 如何平衡“有限注意偏差”与“保持开放”? 听了Liuda老师的这节课,我又想到了我当初读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专栏》里写的注意力的三个大坑时自己想到的,我是很少去凑热闹、随大流以及操别人的心的。我经常不会犯有限注意偏差、易得性偏差或者从众效应的错误,或者说在我自己意识到的情况下,我经常不会犯这些认知偏差错误。 我的问题是,我觉得我自己好像有点太“两耳不闻窗外事”了。笑来老师曾在他的书《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里,他写到“惊喜的定义与创造惊喜的方法论”,要想获得惊喜的七条建议,第三条就是“要保持开放”,笑来老师给的例子是他在Twitter上follow了18000+用户,发现了比特币这个东西…… 我到目前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即能开放,去关注可能对我有用的东西,又不随大流,凑热闹。可能这也是我的盲点偏差,不知道Liuda老师有没有可能在未来某一节课会讲一讲这个问题。感谢。
蒋小博 Mixin ID:37360819 VX:JIANBO835109 视频号:蒋小博 公众号:聊聊德意志 听完Liuda老师的课,又去把笑来老师2019年8月15日的课听了一遍。 笑来老师讲到,最难的是,这个部署倾向效应有时候真的会让你得到正确的结果,有时候那么做是有效的。 我觉得,用部署倾向效应得到了正确结果的,还是运气成分占多吧。 联想到了疫情时,国外的人都要飞回国去避疫情,结果导致一飞机的人感染;还有一个不知道是段子还是真的,一个人从国外花了大几十万包机一个人飞回国,结果落地后,被一辆大公交车同其他几十号人一起拉走去隔离,也就是飞机他可以一个人包,但是到了国内都要接受统一隔离政策,可没有给他一个人包一辆车的机会…… 笑来老师说到,疫情的时候,最稳妥的方式就是不动。结果部署倾向相应让很多人觉得还是要行动。
蒋小博 Mixin ID:37360819 VX:JIANBO835109 视频号:蒋小博 公众号:聊聊德意志 最近有感于自己想要日更视频号的相关信息和心理变化,想到——其实何止是不要迷信专家,是不要迷信任何人,任何意见,因为每个人自己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任何外界的信息都要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权衡,然后做决策。即使是大师给出的金口玉言般的正确的建议,不一定会适合你。 我最近上了视频号付费课程,课程很好,干货很多,但是自己进步还是很慢,思前想后,再对比做的好的视频号,觉得可能还是自己更的量不够,想了好久,也准备了好久,昨天终于决定要开始日更视频号。 但是第一个作品,第一天,我就剪辑到夜里1点半,睡眠不好,今天一整天都状态不佳。 问老师,老师说,“不要迷信所谓的日更,作出一个高质量的视频比日更重要地多。”我听完,觉得很有道理啊,我干嘛牺牲睡眠要日更? 可是,又一想,我之前就是这么“想”的,想出高质量的作品,然后一周多才更一次,但是,问题是,作品质量并不见高啊! 我没有真的用一周时间去打磨一个视频作品。还是到期匆忙交作业的心态。这样下去,我再不做,量不多,质也上不去,这视频号还不如不做。 我目前的问题是,我需要用作出大量作品来练习我的脚本写作能力和剪辑速度,日更对于我是一个逼自己一把的好办法。 所以,还是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写到的“听大多数人的话,采取少数人的意见,自己做决策。”
蒋小博 Mixin ID:37360819 VX:JIANBO835109 视频号:蒋小博 公众号:聊聊德意志 在投资领域,不动比动更重要 Liuda老师又让我们重温了一遍那张图,投资是趋于左侧靠运气方面的,在一开始做好了选择标的的功课以后,接着就是定投,不动比动更重要。 行动就是会有成本的,要考虑清楚。 在育儿领域,我有个观察,就是孩子你越多说她,她越倾向于不听话。 也就是作为母亲的我“唠叨太多了”,以至于之后说什么,说的多有道理,孩子都倾向于“你又开始唠叨了”,然后逆反心理一出,你说的什么她都没听进去了。 就会发现,在磨练自己的技能方面,多动是重要的,在投资方面,在影响他人(育儿,说服别人)等方面,你越是针对对方动作越多,可能越是起到反向作用。但是,做到什么情况算是“多”,什么情况算是“还不够”,这真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越多学习逻辑课,就越发现,以前竟然那么随随便便地过人生,真是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