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er Tzeng

Results 112 comments of Oliver Tzeng

> 並不是所有字體都以印刷為目的,既然命名問題已經解決,樓主不妨close這個issue 同意

我覺得問題就是在名稱太難聽下導致他不太想改名字 加上這本來就是fork 你在GitHub上fork本來就會有名字相同但是我覺得有一個同時符合你們的「公平正義」但又好聽的名字 不如叫做 米苔目體 不但聽起來好聽(好吃)多了 而且也是粉圓的好搭檔 更有台灣的傳統元素 你們覺得呢 更何況「教育用字體」又不一定是沒有美感的,亦未規定一定有「教」這個字 例如芫荽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但現在Max就是照教育部寫法去改這圓體,使它跟排印字形有差異。 我也沒有說要叫「教育部出品圓體」,但依從標楷體那種教育寫法字形,叫作「教育/教標」之類本來是約定俗成、大家都會這麼用的叫法。日本則叫「學参」 再不然叫「Max教標圓體」,其實是最一目瞭然,最能分辨出是指這個字體的。 > > 並不反對叫做「米苔目體」,至少這名字不會構成誤會。 > > 但也必須說說事實,事實上教育標準並不符合台灣傳統元素,台灣傳統的字形是傳統字形, 有人只盲目崇拜教育標準,是近二十年間在識字教學過程中不教異體並過於盲從單一寫法的事情。 要說「教育用字體」的美感,芫荽是本身Klee設計得好,但它比原日文字形版的Klee或傳統字形版的霞鶩文楷相比,還是看到分別的。 的確我認同 將字體叫做「米苔目體」好像比單調的名稱「台灣圓體」好多了 大家也開心 我後來想一想也覺得有這種「不能取名叫做粉圓字體」的規定也是該有的,畢竟不能站別人功勞 但之所以我之前不同意樓主是因為其實誰都可以fork開源的字體 那這樣名稱相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mologie mind to change the title to "Rootless support"?

yes i want to translate this to zh_TW @DottoDev

> I'll look into it. I had a quick look into the rust-i18n crate and it seems pretty easy to implement. Is this still in development? Or is the idea...

> Initial i18n support has been added (kudos to @Mastermindaxe ), welcome to add the translations for your language. And, locale file maintainers are more welcome. 😁 Will do

Thanks! Sent from Proton Mail for iOS 於 週二, 4月 23, 2024 時間 14:35, Max Shen ***@***.***> 寫道: You can add hints inside config.lua following the structure of hint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