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ky_xs
kuky_xs
什么是线程安全?:(当多个线程访问一个对象时,如果不用考虑这些线程在运行时环境下的调度和交替执行,也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同步,或者在调用方进行任何其他的协调操作,调用这个对象的行为都可以获得正确的结果,那这个对象是线程安全的。) 1、互斥同步:互斥同步是常见的一种并发正确性保障手段。 同步是指在多个线程并发访问共享数据时,保证共享数据在同一个时刻只被一个(或者是一些,使用信号量的时候)线程使用。而互斥是实现同步的一种手段,临界区、互斥量、信号量都是主要的互斥实现方式。互斥是方法,同步是目的。[在Java中,最基本的互斥同步手段就是synchronized关键字,synchronized关键字经过编译后,会在同步块的前后分别形成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这两个字节码指令,这两个字节码都需要一个reference类型的参数来指明要锁定和解锁的对象。如果Java程序中synchronized明确制定了对象参数,那就是这个对象的reference;如果没有明确指定,那就根据synchronized修饰的是实例方法还是类方法,去取对应的对象实例或Class对象来作为锁对象。] 2、非阻塞同步:互斥同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进行线程阻塞和唤醒带来的性能问题,因此这种同步也成为阻塞同步。非阻塞同步是先进行操作,如果没有其他线程争用共享数据,那操作就成功;如果数据有争用,产生了冲突,那就采取其他的补偿措施。 3、自旋锁与自适应锁:共享数据的锁定状态只会持续很短的一段时间,为了这段时间去挂起和恢复线程并不值得。如果物理机器有一个以上的处理器,能让两个或以上的线程同时并行执行,我们就可以让后面请求锁的那个线程“稍等一下”,但不放弃处理器的执行时间,看看持有锁的线程是否很快就会释放锁。为了让线程等待,我们只需让线程执行一个忙循环(自旋),这项技术就是所谓的自旋锁。自旋等待不能代替阻塞,虽然避免了线程切换的开销,但是还要占用处理器时间的。如果锁被占用的时间很长,那么自旋的线程只会白白消耗处理器资源。自适应的自旋锁指的是由前一次在同一个锁上的自选时间及锁的拥有者的状态来决定。如果在同一个锁对象上,自旋等待刚刚成功获得过锁,并且持有锁的线程正在运行中,那么虚拟机就会认为这次自旋也很有可能再次成功,进入它将允许自旋等待持续相对更长的时间。 4、锁消除:如果判断在一段代码中,堆上的所有数据都不会逃逸出去从而被其他线程访问到,那就可以把它们当做栈上数据对待,认为它们是线程私有的,同步加锁自然无需进行。 5、锁粗化:如果虚拟机探测到有这样一串零碎的操作都对同一个对象加锁,将会把加锁同步的范围扩展(粗化)到整个操作序列的外部,例如上述代码,扩展第一个append()操作之前直至最后一个append()操作之后,这样只需加锁一次。 6、轻量级锁是JDK 1.6之中加入的新型锁机制,它名字中的“轻量级”是相对于使用操作系统互斥量来实现的传统锁而言的,因此传统的锁机制就被称为“重量级”锁。首先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轻量级锁并不是用来代替重量级锁的,它的本意是在没有多线程竞争的前提下,减少传统的重量级锁使用操作系统互斥量产生的性能消耗。 HotSpot虚拟机的对象头(Object Header)分为两部分信息,第一部分用于存储对象自身的运行时数据,如哈希码,GC分代年龄,称为“MarkWord”。它是实现轻量级锁和偏向锁的关键。另一部分用于存储指向方法区对象类型数据的指针。
1. 每个对象都有一个锁来控制同步访问,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和对象的锁交互,来实现同步方法或同步块。sleep()方法正在执行的线程主动让出CPU(然后CPU就可以去执行其他任务),在sleep指定时间后CPU再回到该线程继续往下执行(注意:sleep方法只让出了CPU,而并不会释放同步资源锁!!!);wait()方法则是指当前线程让自己暂时退让出同步资源锁,以便其他正在等待该资源的线程得到该资源进而运行,只有调用了notify()方法,之前调用wait()的线程才会解除wait状态,可以去参与竞争同步资源锁,进而得到执行。(注意:notify的作用相当于叫醒睡着的人,而并不会给他分配任务,就是说notify只是让之前调用wait的线程有权利重新参与线程的调度); 2. sleep()方法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wait()方法则只能在同步方法或同步块中使用; 3. sleep()是线程线程类(Thread)的方法,调用会暂停此线程指定的时间,但监控依然保持,不会释放对象锁,到时间自动恢复;wait()是Object的方法,调用会放弃对象锁,进入等待队列,待调用notify()/notifyAll()唤醒指定的线程或者所有线程,才会进入锁池,不再次获得对象锁才会进入运行状态;
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或线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互斥条件:所谓互斥就是进程在某一时间内独占资源。 请求与保持条件:一个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资源,在末使用完之前,不能强行剥夺。 循环等待条件:若干进程之间形成一种头尾相接的循环等待资源关系。 活锁:任务或者执行者没有被阻塞,由于某些条件没有满足,导致一直重复尝试,失败,尝试,失败。 活锁和死锁的区别在于,处于活锁的实体是在不断的改变状态,所谓的“活”, 而处于死锁的实体表现为等待;活锁有可能自行解开,死锁则不能。 饥饿:一个或者多个线程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导致一直无法执行的状态。 Java中导致饥饿的原因: 高优先级线程吞噬所有的低优先级线程的CPU时间。 线程被永久堵塞在一个等待进入同步块的状态,因为其他线程总是能在它之前持续地对该同步块进行访问。 线程在等待一个本身也处于永久等待完成的对象(比如调用这个对象的wait方法),因为其他线程总是被持续地获得唤醒。
IdleHandler 可以用来提升提升性能,主要用在我们希望能够在当前线程消息队列空闲时做些事情(譬如UI线程在显示完成后,如果线程空闲我们就可以提前准备其他内容)的情况下,不过最好不要做耗时操作。具体用法如下。 ```java //getMainLooper().myQueue()或者Looper.myQueue() Looper.myQueue().addIdleHandler(new Idle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queueIdle() { //你要处理的事情 return false; } }); ``` 关于 IdleHandler 在 MessageQueue 与 Looper 和 Handler 的关系原理源码分析如下: ```java /** *...
SharedPreferences 是一种轻量级的存储方式,之所以轻量级是由其设计所决定的,因为 SharedPreferences 在创建的时候会把整个文件全部加载进内存,所以如果 SharedPreferences 文件比较大就会带来如下一些性能问题: - 首次从 SharedPreferences 获取值时可能阻塞主线程从而使 UI 界面卡顿丢帧。 - 解析 SharedPreferences 时会产生大量的临时对象而导致频繁 GC 使得 UI 界面卡顿丢帧。 - 被解析的同一个 SharedPreferences 文件的内容会占用大量内存。
1、字符串池的需求字符串池是方法区(Method Area)中的一块特殊的存储区域。当一个字符串已经被创建并且该字符串在 池 中,该字符串的引用会立即返回给变量,而不是重新创建一个字符串再将引用返回给变量。如果字符串不是不可变的,那么改变一个引用(如: string2)的字符串将会导致另一个引用(如: string1)出现脏数据。 2、允许字符串缓存哈希码在 java 中常常会用到字符串的哈希码,例如: HashMap 。String 的不变性保证哈希码始终一,因此,他可以不用担心变化的出现。 这种方法意味着不必每次使用时都重新计算一次哈希码——这样,效率会高很多。 3、安全 String 广泛的用于 java 类中的参数,如:网络连接(Network connetion),打开文件(opening files )等等。如果 String 不是不可变的,网络连接、文件将会被改变——这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安全威胁。操作的方法本以为连接上了一台机器,但实际上却不是。由于反射中的参数都是字符串,同样,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EventBus可能有多条总线,订阅者注册到不同线上的 EventBus,通过不同的实例来发送数据,不同的 EventBus 是相互隔离开的,订阅者就都只会收到注册到该线上的事件
```java //getSharedPreferences 获取 SP 的核心源码 class ContextImpl extends Context { //Context会把对应 SP 缓存起来 private static ArrayMap sSharedPrefsCache; ...... @Override public SharedPreferences getSharedPreferences(File file, int mode) { ...... SharedPreferencesImpl sp; synchronized...
DNS(Domain Name System) 是“域名系统”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组织成域层次结构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命名系统,它用于 TCP/IP 网络,它从事将主机名或域名转换为实际 IP 地址的工作。 1. 在浏览器中输入 www.xxx.com 域名,操作系统会先检查自己本地的 hosts 文件是否有这个网址映射关系,如果有就先调用这个 IP 地址映射完成域名解析。 2. 如果 hosts 里没有这个域名的映射,则查找本地 DNS 解析器缓存是否有这个网址映射关系,如果有直接返回,完成域名解析。 3. 如果 hosts 与本地 DNS 解析器缓存都没有相应的网址映射关系,首先会找 TCP/IP 参数中设置的首选...
1. GET 请求的数据会附在 URL 之后(就是把数据放置在 HTTP 协议头中),以?分割 URL 和传输数据,参数之间 以&相连,如:login.action?name=zhagnsan&password=123456。POST 把提交的数据则放置在是 HTTP 包的包 体中。 2. GET 方式提交的数据最多只能是 1024 字节,理论上 POST 没有限制,可传较大量的数据。其实这样说是错误 的,不准确的: “GET 方式提交的数据最多只能是 1024 字节",因为 GET 是通过 URL 提交数据,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