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EnWei
WangEnWei
分享一个羊群效应 有次春节期间回家过年,当时手机使用时间长了,充电后没用多久就显示电量低,当时想着过完春节后换个手机。 在一个服务区休息吃饭时,听到有抽奖的广告声音,然后往周边看了看,发现有一群人围着一个摊位,特别热闹,就过去围观了(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啊),这个摊位宣传的广告就是,无论抽到什么奖品,都送一个手机,只需要付奖品的钱就可以。 想着这么多人参加,而且还有好多人在兑换奖品,心想应该没什么问题,就参加了。 抽到了一个机械手表(七百多),拿了手表和手机就走了,也没说保修之类的问题。回到家,打开手机的那瞬间我就后悔了! 手机分辨率、像素、内存容量、电池容量等都不行,基本上就只能打个电话,网上查了一下手表,最多300元,一连串的后悔。 现在想想,当时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觉得大家都买应该没问题,要不他们咋会买呢! 当时那个摊位问题还是很多的,虽说是送手机,但是现场就没有拆开包装的手机,根本就不提质保、维修等相关问题;现场的家电及其它电子产品包装都有问题。
对于证实偏见,我们需要保持一种绿灯思维,区分我/我的观点、我的行为。 在工作讨论中,遇到与我们观点不一致时,第一反应切忌去找理由来反驳,你只要开始去找理由反驳时,接下来你的注意力将集中于去找更多更有利的理由来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可以尝试想一下,他仅是对我的观点或者我做的事情做出反驳,并不是对我本人不满;再次想一下他提出的观点是否有我之前考虑不到的地方,如何改进、如何提高。
对于框架效应,有这么一个例子很适合分享。 你和你的一个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15分钟后你们一致认为这就是一部烂片,你朋友的票是别人送的,而你的票是自己花钱买的,此时,你们如何选择? 你的朋友很大概率选择离场,你这时是选择离场,还是选择继续看完这场电影,毕竟花钱了。 这时对你来说损失较少的应该是离场,表面上来看你是损失了钱,但是接下来一个小时不会因为这部电影进一步影响你的心情,减少了更多的抱怨。 留下来继续看电影可能是我们构建了一个窄框架:他(你的朋友)的票是别人送的,对他来说是无所谓了,但是我是自己花钱买票了,必须要看完这部电影,其它的理由还有很多,这时候很容易陷入证实偏见中。 如何解决:多实践、多读书、多思考,构建更多的多元化宽框架帮助我们进行决策。 Mixinid 38708902
Mixin id :38708902 信息的多对于决策的正确性并无多大关系,但是确花费了你大量的时间及注意力。 刚开始在支付宝里买基金时,也不知道要买啥?就在基金页面上一直看,看了一个多小时,仍然不知道要买哪家的基金,最后选了一家业绩看着还可以,讨论区里人很多的买了。 买了之后,每天都看涨了多少或者又跌了多少,甚至评论区里的信息,每条都看。过了一两个月,觉得越来越纠结,纠结是买还是选择就抛,评论区里这一两个月里有时说涨有时又说跌,隔三差五有人发消息说知道了某个内幕或是小道消息等等。 最后抛售了全部的基金,除去手续费,等于没赚钱,但是卖完基金后,自己感觉轻松了不少。 支撑你决策的信息并非越多越好,信息越多,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加工处理,甚至这些信息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