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bin Zhang
Yanbin Zhang
Yes, Please following https://github.com/open-webrtc-toolkit/owt-client-native to build the code
Thanks for comments, we will update the documents
张琰彬 @AliceCodeZhang
不同的任务工作流程是不同的,全都耦合一起用一个项目管理反而会很乱 这个我倒是觉得可以有一个整体的项目管理看板,然后通过项目标签来区分项目,其实也是可以的。这样最上层的管理者可以一目了然,可以参考飞书的OKR机制。但是人多了之后,人员的管理需要按照项目成立二级人员管理机制。 其实也就是公司大部门的管理原则,分为人事经理和项目经理。个人想法,供参考
1. 作为订阅者,功能方便、准确的使用最为重要,比如说我是一个Windows 用户,可能使用本身自带的Calendar 是最方便的,Google Calendar 不是开箱即用又需要额外翻墙,日历的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提醒功能,我每次打开电脑,自动提醒,如果能做到这个我觉得才有价值,如果用户打开电脑还要手动另外打开一个额外的工具,可能就会带来忘记使用到最后不用。 2. 作为发布者,使用的频率可能并没有那么高,但是如果通常发布者也会是订阅者,两者统一工具的话可能效果最好,避免相同事情不同的入口。 其次,安全性的保证也需要考虑,私密calendar 是否有存在的可能,那么如何保证这些calendar的存在是否现在的方案有一定的考虑? 3. 如果能够做到移动端就更好了,现在很多华为系统的日历他可以自动读取其他第三方app 订阅的会议,然后在华为手机或者手表上日历上自动添加和同步进去,然后自动提醒用户,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4.还有一点,发布日历的时候能否查询参与人员的日历来确定冲突的发生? 比如说我要定一个会议,需要喊几个人来一起参加,我在定这个会议的时候,可能需要知道参与人员在该时间段是否有其他会议或者活动冲突
上述几点供工具选型和设计的时候参考使用
 LOGO: 左边外看是一个圆,圆和英文的O类似,在中华民族文化里面通常象征着“圆满”,圆则满,满则圆,心有圆满便安宁不争,便以和为贵,左边留了一个口,表示这个圆是开放的。开放、共享、和谐、共进正是开源文化可贵之处。 在这个圆里面其实是一个矩阵,这个矩阵通常可以用函数ones()来构造,其实就是全1矩阵,如果把任何一个参与开源的个体比喻成一个数字,这个圆里面的矩阵代表开源世界,任何数字和这个矩阵相乘之后,依旧保留的是个体本来的样子,因为任何数x1 都等于他自己,表示开源世界尊重每个参与者的个性特征。同时,矩阵可以做很多数学运算,各种运算代表这个体之间交互之后得出来的结果,个体可以为整个开源世界添砖加码,个体和个体之间也可以相互碰撞产出更多的可能,无限的可能来自开源的你我他。 右边是运算的结果就是一个整体的ones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