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Wang

Results 48 comments of Chen Wang

![image](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2476165/62602931-6f14ad80-b927-11e9-955c-74c0103223f9.png)

lwn 80911: scheduling domains was created for trimagiccube

从 PR 的title来看,修改应该尽量局限在 bsp/cvitek 内部,但是我发现这个 pr 中修改了很多 common 的逻辑: - components - libcpu 这些是对原来 KERNEK_REMAP 修改 #9067 的补充吗?是不是应该以一个单独的 PR 的形式先行提交,然后再提交 bsp/cvitek 的部分?

@polarvid @BernardXiong : btw, 目前针对 rtt 的 riscv 的修改是否有工作组在推进?我刚刚参与 RTT 开发,对 rtt 的 riscv 方面的整体状态并不是很清楚,是否有渠道,SIG 等类似的组织在讨论这方面的工作,很想参与一下。这样对我理解 RTT 以及 review 这些 pr 或许会有帮助. Thanks

> > 是不是应该以一个单独的 PR 的形式先行提交,然后再提交 bsp/cvitek 的部分? > > commit 可以拆成多个。但是部分 commits 是需要联合 PR 的。 > > 因为 libcpu 的修改和 bsp 有些东西是完全关联的。而不是解耦的。否则会导致使用异常。 同意,必要的话,在 一个 pr 中 拆分多个 commit 会更好。 另外建议...

可能的解决方案: - 方案1 :将生成 fip.bin / boot.sd 的过程和脚本独立到 RTT 工程之外维护,RTT 这边只负责生成 rtthread.bin。好处是不放到 RTT 的仓库代码树下,避免污染工作目录,但这些 sophgo 的组件源码比较多,如果用户的网络不好体验不好。 - 方案2 : 制作 fip.bin 需要 sophgo 的 bl2,fsbl,opensbi, u-boot 等组件,但这些组件对于我们来说是固定的,RTT 的代码不会修改这些内容,所以这些内容可以以 prebuild 的方式做好后放在...

> 之前采用源码在打包阶段自动下载并编译主要考虑到有定制bootloader需求,如果没有定制需求可以采用方案2 即使有定制 bootloader 的需求,建议最好把 cvitek_bootloader 这种目录放在 RTT 仓库之外维护,有时候看见有人会删掉原来的 RTT 仓库重新 clone,如果用户不知道我们会下载一个 cvitek_bootloader 目录那么每次 clone 后就需要再重新下载一次 cvitek_bootloader。 有些人知道 cvitek_bootloader 这个目录后,为了避免反复下载(可能是网络不好的原因)会将这个目录复制出来,然后重新 clone 后再复制回去,这些操作看上去挺别扭的。感觉把 RTT 仓库和 sophgo 的这些仓库给耦合在一起了,所以放在外面维护就是希望解耦。 再说,定制 bootloader 的需求应该不多吧?

已经合入 duo-v5.1.0 https://github.com/flyingcys/rt-thread/pull/42 有待 upstream,但只考虑了 riscv 部分,没有考虑 arm 部分,如何 upstream 有待考虑

![5f218d2a2a4f4e50202eaf184fc16d9](https://github.com/user-attachments/assets/ab73e202-146a-40a5-824f-09cd7d951b96) 需要加如图所示的默认值,不加默认值得先 menuconfig 下不然就是空值。 建议单独提一个 pr 修改这个问题。

目前的想法是希望尽量不要在 RTT 仓库中加入额外的 BSP 内容,包括 prebuild 的文件,否则如果都按照这个思路去做,RTT 仓库仍然有膨胀的危险。 新建 #9623 ,等 duo-pkgtool 完成后,可以将其代替目前的 cvitek_bootloader (这里称之为”清理“), 本 issue 用于 track ”清理“ 工作。具体见 [《9623 的详细设计》中”有关 RT-Thread 仓库的清理工作“ 的描述](https://github.com/plctlab/plct-rt-thread/issues/1)。 以下引用部分是旧的方案思路,保留在这里仅作备忘 > 所以是否可以采用熊大的建议,在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