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 Huang

Results 139 comments of Ken Huang

想要我 review 你的实现能否满足面试官的要求?不妨加我微信 kenberkeley 聊聊吧 ~

Hi @jacinyan 任职履历和犯罪记录都会查,这应该算是常规操作吧?

Hi @Ziwei19 你 2016 年毕业至今也有七年时间了,但软件开发工作经验只有 8 个月,且该经验并不是澳洲本地工作经验。 这么说来。。。其实成功率低也是很正常的呀,因为你相当于一个 graduate 在找工作呀 😂😂😂 *** 1. 首先你得花**足够多**的心思去研究简历该怎么写。请问你投了一个月的简历,期间改了几版? 2. 本身 junior 的岗位就比较少,尤其是后端,是有点难度。建议你摆正心态,沉下心来好好做功课。 3. 自己在求职阶段做的小项目放上 Github 也可以算项目经验,并不一定要报班。自驱力不足除外。 4. 恰好我也不是科班出身,但我相信只要是工科专业,就不可能是零基础。你作为后端开发,基本的得懂。 5. 只要能力足够就友好,管你是不是转码。 倘若包装简历后,你依然没有转机,那么**走投无路下**也不妨可以考虑一下 FDM Group 这类「卖身两年的低薪...

* [面试中一定要反问面试官的问题 - Twitter](https://twitter.com/cni9k/status/1192257757665095680) * [还在愁纽村的面试吗?安啦~史上最靠谱的面试题借你看两眼!- Behavioral / Culture Fit Interview](https://mp.weixin.qq.com/s/asacr1inFGsRXxEgxcNZYQ)

为避免邮件沟通的不顺畅,需要额外就业指导的童鞋,不妨加我微信 kenberkeley。

@hexiecs https://github.com/wahyd4/work-in-australia

Hi @sunhacker007 > Tips: 你的问题可 *部分* 参考我 [之前的回答](https://github.com/kenberkeley/blog/issues/40#issuecomment-572986359)。 1. 这其实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经验 => 找不到实习 => 更没有经验 => 更找不到实习 => ∞。显然该问题的破解关键是「经验」,因此应该把精力放在做项目上,无论是玩具性质的还是商业性质的都可以,因为你的目的基本只是「熟悉工具链 + 了解行业实践」,而不是必须做出一个很厉害的项目。 有关「理论知识实践化」,倒不如就是直接对照 Job Desc 上的 requirements 逐条攻克,因为那些才是最实在的实践。正如我在 [我的澳洲 IT 求职经历 ·...

Hi @yuetong3yu 首先,如果你的英语比较好,那么还是有机会凑分申请 189 / 190 的。再不济也能申请 491,并不一定只有 WHV -> 482 -> 186 这条路。 另外,你的 WHV 签证有效期只有一年,关键比较坑的一点是「只能为同一个雇主工作六个月」,HR 的顾虑还挺大的。六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若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则可能才刚熟悉完流程并稍微站稳脚跟,尚不具备不可替代性。毕竟公司要担保一个外国人可是要花额外的费用、牵扯很多繁琐的手续。雇主大概率会考量你是否值得,这就需要你在这半年好好表现了。 以上这些还算是后话,目前你最需要做的其实是做好全方位的规划,登陆后整理好,然后尽快地进入找工作的状态。这段过程会异常艰辛,作为过来人我也只能说一句「加油,可以气馁但千万别放弃,熬过去就好了」。 *** 上面你问了五个问题,这些问题基本都是你拿到 offer 且雇主愿意之后担保你 482 才需要考虑的。但不管现在用不用得上,我都希望下面的回答能给你一些指引,以助于你日后的规划。 1. 毫无疑问应该用 Software Engineer `261313`。那些不能转...

Hi @yuetong3yu 但我相信很多 HR 都跟我一样依然认为 WHV 只能干半年,所以你很有必要在合适的时候跟别人解释清楚,以创造有利条件。 *** 下面继续回答你的问题: 1. 是的,因为 offer 会作为申请签证时的其中一份必要 support document,所以最好还是扣题「Software Engineer `261313`」比较好。当然了,有经验的 HR 也会闭上眼睛给你填「Software Engineer」,以避免日后申请 482 时又得给你重新应付一份 offer。 2. 这个问题有点重复,但我还是再复述一遍吧。没错,你的四年前端工作经验是够资格申请 482 的,具体到签证申请材料就是: - CV:我是直接用我找工作的简历 -...

@wahyd4 [本系列文章](https://kenberkeley.github.io/posts/my-it-job-hunting-experience-in-australia/) 基本是 [你文章](https://github.com/wahyd4/work-in-australia) 的拓展,在 [结语](https://kenberkeley.github.io/posts/my-it-job-hunting-experience-in-australia/postface/) 中我也注明了你的引用,在此再次衷心致谢 🙏 *** 分割线 *** 为避免邮件沟通的不顺畅,需要额外就业指导的童鞋,不妨加我微信 kenberke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