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ore-Tutorial-Book-v3
rCore-Tutorial-Book-v3 copied to clipboard
rCore-Tutorial-Book-v3/chapter7/0intro
引言 — rCore-Tutorial-Book-v3 0.1 文档
https://rcore-os.github.io/rCore-Tutorial-Book-v3/chapter7/0intro.html
具体思路是,在某应用进程执行之前,父进程(比如 user_shell进程)要对子应用进程的文件描述符表进行某种替换。以输出为例,父进程在创建子进程前,提前打开一个常规文件 A,然后 fork 子进程,在子进程的最初执行中,通过 sys_close 关闭 Stdin 文件描述符,用 sys_dup 复制常规文件 A的文件描述符,这样 Stdin 文件描述符实际上指向的就是常规文件A了,这这时再通过** sys_close 关闭常规文件A的文件描述符。** 至此,常规文件A替换掉了应用文件描述符表位置 1 处的标准输出文件,这就完成了所谓的 重定向 ,即完成了执行新应用前的准备工作。
是不是应该为
具体思路是,在某应用进程执行之前,父进程(比如 user_shell进程)要对子应用进程的文件描述符表进行某种替换。以输出为例,父进程在创建子进程前,提前打开一个常规文件 A,然后 fork 子进程,在子进程的最初执行中,通过 sys_close 关闭 Stdin 文件描述符,用 sys_dup 复制常规文件 A的文件描述符,这样 Stdin 文件描述符实际上指向的就是常规文件A了,这这时再通过 ** sys_close 关闭 标准输出文件描述符 ** 。至此,常规文件A替换掉了应用文件描述符表位置 1 处的标准输出文件,这就完成了所谓的 重定向 ,即完成了执行新应用前的准备工作。
@buhe 最后关闭的确实是常规文件A,不过其他地方有点问题,已经将Stdin改成Stdout。
文件树中新增的系统调用 sys_close 好像要改成 sys_dup
├── lib.rs(新增两个系统调用:sys_close/sys_pipe)
└── syscall.rs(新增两个系统调用:sys_close/sys_pipe)
仅仅实现文件的统一抽象和支持进程间通信的管道机制,还不够灵活。因为这需要两个进程之间相互“知道”它们要通信,即它们不能独立存在。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展
进动态程管理的机制...
“进动态程管理”应改为“进程动态管理”
最后一段:“带接收” 应为 “待接收”
在描述信号Signal的旁注中有一处笔误:
但BSD和SV~~F~~R3二者并不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