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lv.github.io icon indicating copy to clipboard operation
jimmylv.github.io copied to clipboard

:bowtie: Agile Learning based on GitHub issues, KEEP Retrospection and Introspection! Thanks to @GitHub https://jimmylv.github.io/issues/

Results 109 jimmylv.github.io issues
Sort by recently updated
recently updated
newest added

#少楠 > 无聊 工业制品的抽象很容易被穷举, 大自然的细节与变化无穷无尽。 #那无聊等于无趣吗?不等于。

对于我来说,原来好几年前我就在使用双向链接了,即GitHub 的issues之间能够双向链接,并且每个卡片其实是有着完整的时间线的。 只是说现在的网络环境下可能会有点儿慢,跟 Roam 的差距就只在于outline的编辑体验啦。 Outline 的编辑体验,可见即可得,GitHub 还是做不到,那就依然 Roam Research 牛皮,果然用了就回不去了 😂 而且每次都是问题导向,把新的内容补充到某个 Issues 的 comments 里面

我的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实践 https://blog.jimmylv.info/2020-06-03-zettelkasten-in-action/ 我的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实践 via 吕立青的博客 https://blog.jimmylv.info June 03, 2020 at 08:00AM

We're so excited that you've decided to create a new project! Now that you're here, let's make sure you know how to get the most out of GitHub Projects. -...

再次感谢GitHub,其实我还想梳理一下GitHub额外的一些特性功能: - 比如说努力程度的体现 - 工程化的看板实践 - 移动端App的支持(网络有时有问题,强行退出时会有保存) 当然,还包括跟其他工作流之间的集成,从阅读的源头说起,就两个 - 得到 (知识服务商) - MarginNote (我的私人书架) 其实网络的限制会让我更有动力把问题在一个comment或issue里面说清楚。 _Originally posted by @JimmyLv in https://github.com/JimmyLv/jimmylv.github.io/issues/376#issuecomment-645298532_

## 项目纵向拆分 http://rhyme.niucodata.com/ ### ⓵ 定义目标和原则 ### ⓶ 展望结果(OKRs) ### ⓷ 头脑风暴(发散) ### ⓸ 组织整理(收敛) ### ⓹ 明确「下一步行动」

## 项目纵向拆分 ### ⓵ 定义目标和原则 终极目的 Q:为什么你要花时间来做这项任务,而不是其他随便什么任务? A: ### ⓶ 展望结果(OKRs) 利益相关人清单 Q:当你交付最终结果的时候,会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 A: ### ⓷ 思维导图: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发散)+ ⓸ 组织整理(收敛) ### ⓹ 明确「下一步行动」 能够产生反馈结果的小任务: * [ ] TODO: ------ --- layout:...

⭐️⭐️===博客素材===⭐️⭐️
✨✨===SOP===✨✨

## 项目纵向拆分 前端UI级别单元测试的一些痛点: 1. class name老变来变去的,依赖css selector的测试都得改 2. UI styling根本没法测,多个少个px过分了 3. 很多跨browser的hack,不同实现还得写不同测试cover? 4. 响应式是个什么鬼?为什么天底下有这么多种不同分辨率的屏幕!? 5. …… 又想起了大熊写的「重构已死」,讲的就是"重构本质乃是不改变软件可观察行为与功能"这个前提不再成立,因为软件本身就无时无刻随着需求的快速变化而改变,那何来不改变的软件行为呢?同理运用到测试上来说,需求老变化,每次都得改测试可烦了,PM/UX还没事儿跟你说这儿多个px,那儿少个icon之类的… 总之结论就是:TDD, 重构, 测试这些方法论运用在 后端业务需求,领域建模核心上来说很好使,这些东西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发展而来…但是偏偏这个商业时代各种客户端UI层出不穷,需求变动也比以往大得多,很多APP都是周更新,那这些方法论也遇到了一些矛盾的地方 因此更讲究避免浪费吧,然后就来谈精益,🤣 所以我还是力挺TDD,而测试只是TDD的附属品。另外一个观点是:如果需求变动过大,我不如重新TDD实现一遍;而不是在原来的代码(&测试)基础之上进行重构。 > 需求变化,变化过快,这个真的会让测试带来的价值变少,甚至成为一种浪费吗?单元测试的输入,本身就是基于我们对设计和实现方案的假设,接口变了,需求变了,测试跟着变是当然的,只不过是假设的输入变了。说需求变了,因而测试价值减少了,因而原来就最好不写减少浪费,那变后的这些需求你又用什么来验证呢?还不是回到没测试裸奔手工验的状态。 > 我最近在开发,写好的单元测试,输入也是经常变,但原来的测试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了?当然不是,测试挂掉的所有用例会帮我找出所有调用点。我不需要自己再去手动找,这个变的接口影响了哪些地方,我也不想找。把测试输入改成变后的需求,运行测试,挂掉的全部修好,然后再真实起应用跑,基本全是好的,就是不是,debug起来也很轻松。如果说抱怨测试经常要改输入改输出,那没有了测试接口需求变起来,验得岂不是更惨? > 这段逻辑,主要说的是强逻辑强数据的代码段。ui方面,我觉得你说的痛点都存在,那种情况下,可能是自动化测试的成本,已经大过了手动验证或cdd的成本。「不改变的软件行为」,我觉得并不是指在一个月两个月内的软件行为都不变,而是你「重构前」和「重构后」的软件行为不能变 嗯...

⭐️⭐️===博客素材===⭐️⭐️

折腾了一下午,现在来总结一下大致流程: - 前置 Google 环境的访问条件(公司 VPN 或蓝灯) - Google Cloud 搭建 Shadowsocks(跟着视频走就是了) + 注册账号(需要信用卡) + 创建 instance + 配置防火墙规则(tcp, udp) + 安装 Shadowsocks (脚本:https://github.com/teddysun/shadowsocks_install ,注意空格和 `&&` 符号) 路由器翻墙之前: - 在...

## 项目纵向拆分 ### ⓵ 定义目标和原则 终极目的 Q:为什么你要花时间来做这项任务,而不是其他随便什么任务? A: ### ⓶ 展望结果(OKRs) 利益相关人清单 Q:当你交付最终结果的时候,会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 A: ### ⓷ 思维导图: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发散)+ ⓸ 组织整理(收敛) ### ⓹ 明确「下一步行动」 能够产生反馈结果的小任务: * [ ] TODO:

⭐️⭐️===博客素材===⭐️⭐️
✨✨===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