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Hub icon indicating copy to clipboard operation
RSSHub copied to clipboard

36kr #资讯 报错

Open ccinoo opened this issue 2 years ago • 1 comments

路由地址

/36kr/information/

完整路由地址

https://rsshub.app/36kr/information/web_news

相关文档

https://docs.rsshub.app/new-media.html#_36kr

预期是什么?

返回正常rss输出

实际发生了什么?

Looks like something went wrong Route requested: /information/web_news Error message: Cannot read property 'replace' of undefined Helpful Information to provide when opening issue: Path: /information/web_news Node version: v16.3.0 Git Hash: c7796fb

部署

RSSHub 演示 (https://rsshub.app)

部署相关信息

https://rsshub.app

额外信息

Looks like something went wrong
Route requested: /information/web_news
Error message: Cannot read property 'replace' of undefined
Helpful Information to provide when opening issue:
Path: /information/web_news
Node version: v16.3.0
Git Hash: c7796fb

这不是重复的 issue

  • [X] 我已经搜索了现有 issue,以确保该错误尚未被报告。

ccinoo avatar Aug 05 '22 01:08 ccinoo

Searching for maintainers:
  • /36kr/information/: Route not found

To maintainers: if you are not willing to be disturbed, list your username in scripts/workflow/test-issue/call-maintainer.js. In this way, your username will be wrapped in an inline code block when tagged so you will not be notified.

如果有任何路由无法匹配,issue 将会被自动关闭。如果 issue 和路由无关,请使用 NOROUTE 关键词,或者留下评论。我们会重新审核。 If there is any route not found, the issue will be closed automatically. Please use NOROUTE for a route-irrelevant issue or leave a comment if it is a mistake.

github-actions[bot] avatar Aug 05 '22 01:08 github-actions[bot]

/wip

Jkker avatar Aug 11 '22 20:08 Jkker

Great! I assigned you (@Jkker) to the issue. Have fun working on it!

github-actions[bot] avatar Aug 11 '22 20:08 github-actions[bot]

这个报错大概率是触发了36氪的反爬rate limit导致的。36氪更新反爬策略后每日限额挺低的,正常使用有的时候都会被临时ban掉IP。

Jkker avatar Aug 12 '22 00:08 Jkker

/test

/36kr/information/web_news

TonyRL avatar Aug 12 '22 00:08 TonyRL

Successfully generated as following:

http://localhost:1200/36kr/information/web_news - Success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rss  xmlns:atom="http://www.w3.org/2005/Atom" version="2.0"
>
    <channel>
        <title><![CDATA[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title>
        <link>https://www.36kr.com/information/web_news</link>
        <atom:link href="http://localhost:1200/36kr/information/web_news" rel="self" type="application/rss+xml" />
        <description><![CDATA[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Made with love by RSSHub(https://github.com/DIYgod/RSSHub)]]></description>
        <generator>RSSHub</generator>
        <webMaster>[email protected] (DIYgod)</webMaster>
        <language>zh-cn</language>
        <lastBuildDate>Fri, 12 Aug 2022 00:27:37 GMT</lastBuildDate>
        <ttl>5</ttl>
        <item>
            <title><![CDATA[有赞上半年员工少了1861人,存量付费商家增长4%]]></title>
            <description><![CDATA[<p>‍‍8月9日,中国<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500201935877" data-name="有赞"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00624/v2_a93384e8589a4180b2794ae882845f05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500201935877" target="_blank">有赞</a>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p>
<p>上半年,公司营收为7.29亿元,同比下降9.2%;归母净利润为-2.61亿元,同比减少31.32%。</p>
<p>截至2022年6月30日,有赞员工较2021年年末少了1861人,降幅超四成。</p>
<p>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2年6月30日,有赞新增付费商家数量同比增长5%,存量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此外,来自门店SaaS产品的GMV约为194亿元,占整体比例的41%,同比增长约60%。</p>
<p>业绩发布次日,有赞股价上涨4.67%。</p>
<h2>商户增加、收入减少</h2>
<p>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中国有赞营业收入约人民币7.2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2%。</p>
<p>中国有赞的业务主要分为三部分,订阅解决方案、商家解决方案和其他。</p>
<p>其中,订阅解决方案即一系列SaaS产品,向商家提供云端商业服务。此外,通过有赞云PaaS能力,亦为商家提供定制服务,并在有赞应用市场上提供第三方开发者的应用程序。</p>
<p>订阅解决方案的收益主要由两部分构成,SaaS产品的订阅费及该商家通过SaaS产品与消费者进行的超出预先规定的交易数量门槛所支付的每笔交易云服务费。</p>
<p>换句话说,每个商家使用中国有赞的SaaS产品需缴纳两部分费用。一部分为固定的产品订阅费,在合同期限内无论商家是否使用有赞SaaS产品,都需缴纳订阅费。另一部分则根据商家使用有赞SaaS产品产生的交易数量具体而定。有赞向商家提供了一定的免费交易数量,当超过预先约定的交易数量时,商家须向有赞提供每笔交易云服务费。对于中国有赞来说,相当于超出规定业绩的提成。</p>
<p>中国有赞另一业务为商家解决方案,即一系列增值服务,以满足其线上或线下营运需求,包括支付服务、商品采购分销、消费者保障,以及线上流量变现。</p>
<p>同时2022年上半年,中国有赞宣布业务从“开店营销解决方案”全面升级到“私域运营解决方案”,即基于客户的通盘业务规划和分阶段业务挑战,帮助客户梳理私域布局和策略重点,并提供适配的产品和服务组合,助力重视私域的客户创造增量价值并实现数字化升级。</p>
<p>从数量上来看,截至2022年6月30日,有赞的存量付费商家数量为91005家,同比增长4%。同期,公司新增付费商家数量为19989家,同比增长5%。其中门店SaaS的新增付费商家占新增付费商家总数的50%。</p>
<p>从收入来看,订阅解决方案收益约人民币4.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5%;商家解决方案收益约人民币2.8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9%。</p>
<p>中国有赞称,订阅解决方案产生的收益减少主要由于云服务费收益由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916.5万元减少至2385.9万元,减少了59.67%;以及SaaS产品的订阅费减少。</p>
<p>云服务费的大幅减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家交易数量的减少。此外,有赞的存量付费商家和新增付费商家均是增加的。原因中还提及了产品订阅费的减少,可以推断,中国有赞从商家获取的平均收入是大幅减少的。</p>
<p>对于,商家解决方案收入的减少,财报称主要由于有赞推广及“有赞客”产生的收益减少,部分由有赞私域运营产生的收益增长抵销。</p>
<p>2022年上半年,商家通过有赞的解决方案产生的商品交易总额达到约人民币479亿元,其中来自非快手渠道的商品交易总额较2021年同期同比增长约25%。门店SaaS业务的商品交易总额约为人民币194亿元,占商品交易总额的41%。</p>
<p>雷达财经查询到,2021年上半年,商家通过有赞的解决方案产生的GMV达到人民币481亿元,相较于2020年同期GMV规模同比增长4%。</p>
<h2>上半年员工减少近2千人,交易成本大降22.5%</h2>
<p>2022年上半年,中国有赞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1亿元,同比减少31.32%。</p>
<p>从具体到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经营亏损约为人民币1.30亿元,较去年同期2.55亿元减少亏损48.9%。</p>
<p>亏损的缩窄使中国有赞次日的股价出现了涨幅。截至8月10日收盘,公司股价涨幅达4.67%。</p>
<p>收入下降,亏损收窄,意味着公司控制成本起到了效果。</p>
<p>在中国有赞的销售成本中,交易成本占比最多,其次为人工开支。2022年上半年,公司交易成本为1.05亿元,同比减少22.5%;人工开支为8152.8万元,同比减少3.8%。</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976,672"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647b97da4ce94af7b46531d874ea3fb6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在业务回顾的最后,中国有赞提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并提升组织协作效率。截至2022年6月30日,有赞员工人数共计2633人。</p>
<p>2021年末,公司员工数为4494名;2022年第一季度,员工人数为3833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员工减少了661人,第二季度再次减少1200人。半年内,中国有赞减少了1861名员工,减少比例为41.41%。</p>
<p>2022年1月和3月,中国有赞先后被爆出裁员消息,其中包括实习生和应届生。当时仅内部员工证明属实,公司并未回应。</p>
<p>中国有赞毛利率由去年同期60.7%轻微下降至本年同期的60.5%。其中订阅解决方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75.0%下降至69.1%,商家解决方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36.7%上升至本年同期48.1%。</p>
<h2>流动资产不足以覆盖流动负债,报告期内低息贷款启用</h2>
<p>财务方面,中国有赞的资产负债率再次上升。从2017年至2022年中期,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49%、41.88%、62.86%、62.09%、80.55%、82.88%。</p>
<p>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有赞流动资产合计47.70亿元,流动负债合计51.28亿元;流动资产不足以覆盖流动负债。</p>
<p>财报显示,于2022年6月,中国有赞附属公司杭州有赞与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签订三年期协议,以向集团提供最多为人民币5亿元贷款额度,为期三年,其由集团一名关联方提供质押担保。</p>
<p>财报中提及,于报告期末,人民币4.8亿元(二零二一年:无)的贷款额度已获动用,年利率为3.9%。银行借款于2022年6月20日开始,须按年偿还及重续。</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908,464"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4aeef3e983b04ce28f4171d057526404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在收益分类中,订阅解决方案主要以一年内的客户合约为主,占比达93.56%。在公司的应付账款中,主要以账龄为一年期以上的账款为主,达74.41%。</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897,465"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aeb2c4d54e8b44e1a3ff30623164216a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p>
<p class="editor-note">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 href="https://mp.weixin.qq.com/s/YhHJwzopOpd8vc7GOvGtDw">“鸿途FLY”(ID:hongtufly)</a>,作者:吴艳蕊,编辑:深海,36氪经授权发布。</p>]]></description>
            <pubDate>Fri, 12 Aug 2022 00:23:10 GMT</pubDate>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36kr.com/p/1867153892913536</guid>
            <link>https://www.36kr.com/p/1867153892913536</link>
        </item>
        <item>
            <title><![CDATA[币圈盯上蔚小理,有人3天被坑30万]]></title>
            <description><![CDATA[<p>最近,币圈的骗子盯上了蔚小理。</p>
<p>7月份,有关理想、蔚来发行数字货币的公告在网上流传开来。该公告声称,为了响应央行数字货币政策,理想与蔚来决定在港发行数字货币——理想币、蔚来币。</p>
<p>数字货币就是数字化的钱,大家所熟知的比特币、狗狗币、币安币等都属于数字货币的范畴,这是一种依靠区块链技术发行的去中心化货币。不过,<strong>中国境内不承认除数字人民币外其他数字货币交易的合法性。</strong></p>
<p>在币圈,流传着很多一夜暴富的故事。现在,不法分子冒用蔚小理的名义发行数字币,来收割那些想要一夜暴富的人。</p>
<p>7月中旬,该骗局在网上持续发酵。有受害者统计,他在上相关课程时,同时在线人数有1.2万,最终有多少人被骗无法统计,但在他了解的受害者中,<strong>有人被骗金额高达80万,也有人为买币背上20万贷款。</strong></p>
<p>7月21日、22日,蔚来、理想先后发布声明回应,表示从未向社会发行过任何数字货币、数字藏品,也未授权第三方发行,并提醒大家注意诈骗。</p>
<p><strong>被骗30万的受害者大圣告诉深途,“我再脆弱点就要去跳楼了”。</strong></p>
<p>在这场骗局中,受害者有两方,一方是蔚小理这样的企业,另一方则是上当的普通人。蔚小理被冒用品牌信息的问题或许凭借一封公告就能解决,但普通人被骗的资金却没有那么好追回,此事涉及多地受害者,交易工具也多为私人账户,骗子又有可能身在境外,想要迅速破案、追回资金,存在一定难度。</p>
<p>随着越来越多受害者现身说法,这场风波还未停止。</p>
<h2>“听课一个月,被骗30万”</h2>
<p>大圣直到看见<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9639145206537" data-name="理想汽车"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401/v2_bc702cfb97f14e8ca5cf3917de5e781a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9639145206537" target="_blank">理想汽车</a>发布的反诈声明,才知道自己被骗了。</p>
<p>今年6月份,大圣在今日头条APP上看炒股信息时,偶然联系上了一位专门介绍股票、教大家理财的人。对方以推荐优质股票指标、免费发放炒股课程为由,让大圣下载了企业微信和一款名为事密达的加密聊天软件。</p>
<p>大圣讲述,企业微信主要是负责沟通咨询,炒股课则在事密达中展开。每天上课时间基本都是早上九点半到十点半以及晚上的<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299117679619" data-name="八点到"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b6b7fad59d4544369705ac46acdc100b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299117679619" target="_blank">八点到</a>九点,负责讲课的两位讲师分别来自两家投资机构。</p>
<p>前期,讲师经常会发一些炒<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9710453666564" data-name="股手"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401/v2_f5a8a14427c9420a9e97d92916d00ef7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9710453666564" target="_blank">股手</a>册以及相关书籍。在上课过程中,除了讲解如何炒股、大盘走向、明日趋势外,讲师们也会分享一些优质股票,但都局限于股票,与数字货币没有什么关系。</p>
<p>早期,大圣并不太关注这些炒股课,平时最多看几眼。“听起来他们了解不少金融知识,也懂一些股票。”大圣告诉深途,两位讲师上课的水平还行,分享的股票他偶尔也会看看,但并没有购买。</p>
<p>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7月1日,大圣根据讲师们的分享,买了10万左右的浪潮信息股票。在当时的课上,讲师们还提到过一个处于准备阶段的“飞鹰计划”,不过讲师表示因为有人“执行力不行”, 言外之意就是买的不够多,这些人将会被踢出局,丧失参加飞鹰计划的资格。</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1080,910"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5675ec97c01f46088a7acf9513c12099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图片来源 / 受访者供图 讲师在线“授课”截图</p>
<p>几天后,讲师再次重提飞鹰计划,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飞鹰计划的内容。<strong>该计划主要是指理想汽车准备在A股上市,但现在存在40亿资金缺口,两位讲师背后的机构各承担了20亿的融资份额。</strong></p>
<p>随后,其中一位讲师透露他们利用理想发行的理想币,已经完成了补缺。另一位讲师则声称他亲自考察了理想币的涨幅趋势,未来想象空间巨大,他们也准备用理想币补上20亿资金缺口。</p>
<p>在讲师们的口中,理想币将至少有5倍到8倍的收益,是一个不错的投资理财产品,他们背后的投资机构<strong>每天将限量释放5000个理想币购买名额,投资者需要在一款名叫“香港数字”的APP中购买,先到先得。</strong></p>
<p>“我一开始并没有买,对这个有所怀疑,所以在群里问大家是不是真的赚钱了,能不能提现。”得到群友肯定的答复后,<strong>7月18日,大圣参与了第3天的理想币投资,总花费10万元。</strong></p>
<p>2天后,讲师在炒股课上表示,有部分人购买理想币还是“执行力不行”。目前发行的理想币总价值无法补上上市所需资金缺口,需要大家继续买入。于是大圣<strong>在7月20日又投了20万进去。</strong></p>
<p>7月22日,理想币是骗局的消息传遍社交平台,大圣和其他投资者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之前说能提现的群友都是“托”,所谓的名额限量、理想资金不足也是行骗话术,至于“香港数字”APP中的中签、涨跌也都是人为在后台操纵。</p>
<p>“我发现自己被骗后,立即去香港数字进行提现,但是30万已经提不出来了。”大圣告诉深途,工作人员给出的理由是理想币涨停,所以无法提现。</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972,1510"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e1ea2c3129654fa0bd1d181346a5a62b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图片来源 / 受访者供图 工作人员号召大家买“小鹏币”</p>
<p>而在此之前,<strong>理想币的套路已经被讲师们搬到了小鹏身上,小鹏币悄悄在香港数字准备上线,大圣申购后中了签</strong>。相关工作人员还继续催他购买小鹏币。</p>
<p>“我一直没交小鹏币的钱,后来他们就把我从群里踢了,香港数字也登不上去,然后我就报了警,目前已经立案。”他说。</p>
<p>据大圣回忆,<strong>上炒股课时,同时在线人数显示有1.2万,至于多少人被骗很难统计,受害人都是单独被拉到一个又一个群聊中,“一个群里25个人,可能除了我剩余24个都是托</strong>。”</p>
<p>这些天,大圣在社交平台上已经遇到了另外4位受害人,损失金额分别是3万、20万、60万、80万,其中被骗60万的受害者称,“有20万还是骗子让他贷的款”。</p>
<h2>看好新能源,也相信讲师</h2>
<p>在这场骗局中,任何蔚小理的负责人均未露面,购买理想币也是转账给与理想毫无关系的账户,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相信并投资呢?</p>
<p>受害人提到了一个词:信任。</p>
<p>大圣解释说,在听课炒股阶段,讲师给的信息基本没什么问题,“虽然我买的浪潮信息赔了10个点,但前期讲师推荐的很多其他股票都是能赚到钱的。”而且<strong>讲师们在讲课时也讲了不少自己的故事,向大家分享他们是怎么一步一步成功的,每天早晚两节课,大家基本已经建立了信任。</strong></p>
<p>另一方面则是他比较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圣告诉深途:“现在新能源汽车处于上升期,理想也没有在A股上市,所以觉得这是个机会。”</p>
<p>理想汽车于2015年创立,2020年7月在美国<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735561782972294" data-name="纳斯"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625/v2_9c5cb122d7754b58bd4f610a95b8bf1b_img_png"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735561782972294" target="_blank">纳斯</a>达克正式上市,2021年8月在港交所挂牌。理想高管曾表示未来不排除在A股上市的可能性,而理想至今还未实现年度盈利,恰好符合讲师给出的理想计划在A股上市但资金存在缺口的理由。</p>
<p>在这些之外,过去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骗子还在尽力营造真实性。除了找足够多的“托”来烘托气氛,其中一位讲师还曾在上课过程中“接到过与理想重组有关的电话”,对话内容直接直播给大家听。</p>
<p>这种种手段都增加了整个骗局的可信度。</p>
<p>在这次事件中,由于铺垫环节过长而真正诈骗时间太短,因此大部分受害者都没有发现投资的理想币并不能提现。</p>
<p>理想、蔚来声明发布后,大家才醒悟过来,事后回想,所谓两位讲师的身份、他们背后投资机构与理想的关系以及蔚小理发行数字货币的信息,似乎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其真实性,甚至就连“蔚小理申购指南”上给出的交易平台网址,后期也已经无法打开。</p>
<p>在社交平台上,深途注意到,最早提出理想币是骗局的帖子发布于7月16日,有投资者在评论区感谢提醒并表示还好看到了这则帖子,不然明天就准备购买了。</p>
<p>长期从事反诈行业的胡松告诉深途,<strong>这个骗局的手法是典型的“杀猪盘”</strong>。诈骗分子通过人设、套路等“猪饲料”,逐渐与受害人建立起信任关系,最终一波收割,骗取钱财,形成一套完整的诈骗体系。</p>
<p>“在理想币事件中,骗子先是通过免费发放炒股课、指导炒股、包装导师身份等手段,赢得大家的信任,而后开始推销理想币,趁大家尚未反应过来速战速决,一周之内完成从收割到跑路的流程,这就是‘杀猪盘’。”胡松解释道。</p>
<p>大圣也佐证了这一观点,除了讲课指导炒股外,“初期讲师还发过一次红包雨,数额不小,自己也抢到了18.25元。”大圣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也降低了大家的警惕心。</p>
<p>不过,“杀猪盘”在币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5年前网上就有关于币圈“杀猪盘”的信息流出。</p>
<p>今年6月份,江苏南京六合警方还破获了一起以比特币充值投资及维护账户信息为由的“杀猪盘”。诈骗的过程十分相似,受害人都是先尝到甜头,然后在对方指定的APP上买入高额数字货币,眼看着一路飘红涨了很多,但最终无法提现。</p>
<h2>花出去的钱,想要追回很难</h2>
<p>为了给警方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也为了让大家警惕这个继续诈骗的团队,大圣通过与其他受害者的交流,整理出了很多资料,包括诈骗团伙使用的多个收款账户、各个APP下载链接以及骗子手机号等。</p>
<p>收款账户背后的公司也都被大圣一一整理了出来。深途注意到,这些公司都为近2个月创立的新公司,基本没有经营信息,各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均无重合。</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1080,526"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1733a6b94d174d43916cd4f11d6b529b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图片来源 / 受访者供图 一些受害者的转账记录</p>
<p>大圣所整理的信息对诈骗分子没有起到明显的影响。据大圣了解,理想发出反诈提醒后,骗子每天仍在上课,并以小鹏币为名目继续诈骗。</p>
<p>围绕着这起案件,北京万典律师事务所律师崔建禹告诉深途,在这起案件中理想币是被虚构出来的,属于典型的诈骗罪。</p>
<p>“<strong>诈骗团队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通过虚构的事实,使大圣等受害者产生认识上的错觉,‘自愿的’将自己的财物转移</strong>,符合诈骗罪的定义。”崔建禹表示。</p>
<p>同时,对于理想、蔚来、小鹏三家公司来说,他们也可以以公司的名义起诉诈骗分子,这些人冒用蔚小理名义发行理想币、蔚来币、小鹏币的行为,已经对他们造成了实质性影响。</p>
<p>现在法律责任明确了,那受害者的钱追回的可能性有多大呢?</p>
<p>难度不小。</p>
<p>想要追回被骗财产,首先需要找到两位讲师,但受害者对他们的真实身份并不了解。</p>
<p>社交平台上,有受害者发帖表示,这两位讲师已诈骗多年,在理想币诈骗中使用的名字只是其中一个身份,他们经常用各种名人姓名诈骗。不过,以上信息并未得到警方证实。</p>
<p>不仅身份不明,两位讲师的踪迹也难寻。</p>
<p>在诈骗过程中,双方主要使用了两个软件,一个是负责上课的事密达,另一个则是购买理想币的香港数字。</p>
<p>其中,事密达具有端对端加密、语音变声、阅后即焚等一大堆保密功能,想要还原事情经过非常困难。</p>
<p>香港数字目前已无法登录,网站域名也已失效,据胡松了解,这类诈骗APP的服务器一般都在境外,“如果域名没失效,还有可能定位到对方的IP地址,但现在域名已经失效,很难找到对方的服务器在哪,尤其涉及到境外,难度更高。”</p>
<p>除了取证难度高外,本次案件还有一个关键——理想币的定性。</p>
<p>我国境内不承认除数字人民币外其他数字货币交易的合法性。</p>
<p>“如果法院将理想币的属性定义为特殊的互联网产品,那受害人购买理想币被骗的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30万追回后将归还受害人,但如果法院将理想币定义为非法货币,那这场交易就不好说了。”崔建禹表示,目前,数字货币的定性和法律适用较为模糊,但可以明确的是,法律不允许其他机构发行数字货币,一旦发行就涉嫌破坏金融秩序罪。</p>
<p>整体来看,在本次理想币诈骗事件中,诈骗分子的手段并不高明,但在气氛烘托之下,投资知识欠缺的普通人很容易被骗子包装出来的投资巨鳄身份欺骗,再加上所谓高回报率的诱惑,一不留神就会掉进陷阱。</p>
<p>这次事件再次给大家提了醒,切勿相信所谓的炒股课、高收益投资,尤其是不要购买不受国内法律保护的投资产品,遇事谨慎判断,多多求证真伪。</p>
<p>*题图来源于unsplash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大圣、胡松为化名。</p>
<p class="editor-note">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XrwtyLV98mWY-4AXYi39Q">“深途”(ID:shentucar)</a>,作者:刘丹丹,编辑:黎明,36氪经授权发布。</p>]]></description>
            <pubDate>Fri, 12 Aug 2022 00:22:10 GMT</pubDate>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36kr.com/p/1867152408359554</guid>
            <link>https://www.36kr.com/p/1867152408359554</link>
        </item>
        <item>
            <title><![CDATA[这起智能驾驶引发的悲剧小鹏有责任吗?]]></title>
            <description><![CDATA[<p>智能电动汽车的高速增长,伴随今年夏日的高温,消费者对于电动车自燃正日渐脱敏。被称为智能电动汽车竞争下半场的智能化也正迎来政策的持续松绑,深圳为L3放行,8月8日武汉正式放开全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p>
<p>但今天(8月11日)网间传播的这起因开启智能驾驶引发的事故却让人无比揪心。</p>
<p>这当然与车祸现场视频引发的冲击有关, 这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1b8795e6cb2a45d29b1fff98c1b22d10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监控视角</p>
<p>该视频显示,一辆小鹏P7在辅助驾驶状态下,在宁波某高架桥路段撞向前方故障车辆,导致一名疑似正在处理事故的人员被撞身亡。</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40f084240e144d35bd848daae674bea2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第三方司机视角</p>
<p>开着辅助驾驶造成事故,导致人员死亡,不是今年才发生的事情,自从辅助驾驶诞生之日起,多家品牌就因为辅助驾驶造成过多次事故,而上一次在网间引发热议导致人员死亡事故的车企是去年的蔚来,我们曾做了系列报道《蔚来NOP事故门》 (详见《蔚来NOP事故门:市场急需找回对自动驾驶辅助的敬畏与克制》、《蔚来车主反对蔚来车主》) 。</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feb387f33c2a4f25adc4208760664ef5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此次事故之后,<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405418005513" data-name="小鹏汽车"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704/v2_65b5281da3c940258f427bdba179108f_img_png"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405418005513" target="_blank">小鹏汽车</a>在第一时间向智驾网回应此事称:“经核实,8月10日下午,宁波一车主驾驶车辆与前方检查车辆故障人员发生碰撞,发生人员伤亡。我们为本次事故中不幸离世的遇难者感到悲痛和惋惜。目前交警部门已经立案处理,门店第一时间已前往现场协助处理。我们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持续跟进后续结果,并协助客户处理后续相关事宜。”</p>
<p>同时,据相关媒体报道,负责该路段的奉化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事故正进行初步调查。</p>
<p>该名工作人员表示:“昨天发生事故后,我们就把他(肇事车主)传唤过来做笔录了。”</p>
<p><strong>至于事故是否为网传的LCC辅助功能造成,该工作人员表示:</strong>暂时不能确认。</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b44a9d2453e74c71b221b40caefb563c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另外据网传聊天记录显示,一位自称“启人”的车主当时开着LCC(车道保持功能),他表示当时,时速80公里,并未超速,发生事故系系统未识别出前方故障车辆与人。</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cb237335ef124d34845bb602da0b673a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开启LCC,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启动了ACC自适应巡航功能。</p>
<p>也就是在特定的高速公路场景开启了智能驾驶功能。</p>
<p>最终事故导致前方车辆一人死亡。</p>
<p>而小鹏P7车主“启人”自己只是受了轻微的擦伤。</p>
<p>事后,他表示撞人一刻,意时到来不及了(上手控制车辆),他宣称自己一般只在高架开启这一功能,以前有预警,而此次正好分神。</p>
<p>目前事故仍在处理中,在责任的认定上,根据目前交通法规,事故仍需要由驾驶人担责。</p>
<p>那么是否智驾系统会有连带责任?目前所有的法律并未如此设定,即便是允许L3级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的深圳也明确了这一点。</p>
<p>而驾驶员是否因此涉及危险驾驶罪,也存在一定的可能。</p>
<p>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的增多,与之相关的交通事故也多了起来,部分驾驶人把辅助驾驶当成自动驾驶,是酿成 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p>
<h2>01&nbsp;驾驶员应该负主要责任</h2>
<p>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一般性追尾中,后方车辆应该负全责,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时,要在车后150米外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若遇上雨雾天气,需将摆放距离提升到200米。</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db6ce3e778d047bf869b37d259fafb85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考虑到前车的安全指示标志或者三角警示牌没有及时放置车辆后150米,因此可能会承担极少部分责任。</p>
<p>而此事又是在自动驾驶辅助的情况下发生的,增添了一部分复杂性。</p>
<p>8月1日,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首次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并首次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的认责。</p>
<p>该法规还首次为自动驾驶事故认责提供了关键的框架,如果自动驾驶汽车的方向盘后面有司机,司机将在事故中承担责任;如果汽车完全无人驾驶,车主将负责;如果确认是由车辆缺陷导致事故,车主可以向自动驾驶车辆制造商寻求赔偿。</p>
<p>深圳引入的这项法规是迄今为止中国关于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最为明确的法规,即日起,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驾驶位没有司机驾驶的情况下行驶,但在大部分地区,司机仍然必须在车内出现,可以是坐在副驾驶位甚至是后排。</p>
<p>目前,国内几大城市均出台了关于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上路的《指导意见》或《实施细则》。但关于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也只是一笔带过。</p>
<p>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 第七条之规定: “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 ”</p>
<p>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自动驾驶系统的合法地位,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车辆驾驶人应该是具有驾驶资质的人,而不是系统或车辆本身。</p>
<p>而从国外来看,目前自动驾驶主要采用分级的方式划分责任,小鹏P7属于L2级别,即部分自动驾驶。</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37e3cd96b2434c76992c39f7b6c6f0b7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系统负责操控方向和加减速,其它驾驶操作由人负责。因为驾驶员仍然负责监视驾驶环境和失效应对,自动驾驶汽车仍然必须配备合格的驾驶员,并且驾驶员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p>
<p>如果事故非因方向和加减速的操作失误导致,驾驶员应当承担责任。</p>
<p>如果事故是由于方向和加减速的操作失误导致的,系统和驾驶员都应当承担责任,只是责任承担比例可能不同。因为虽然错误判断是系统做出的,但是驾驶员负责监控驾驶环境和系统失效应对,具有纠正系统失误的义务。</p>
<p><strong>例外情况是,如果驾驶员无法纠正系统的方向和加减速操作失误,系统运营商应当承担责任。</strong></p>
<p>从驾驶员的描述来看,它并没有进行制动的动作,因此按照国外的法律,主体责任依然在人。</p>
<h2>02&nbsp;毫米波雷达对于静止物体的识别仍是最大的难题</h2>
<p>根据官网显示,P7仅仅搭载毫米波雷达,并没有激光雷达。</p>
<p>而毫米波雷达最大的缺点就是对于静止物体识别的现象不够理想。</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089d789c32db4eb0a5767adf8464fc9a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毫米波雷达是基于毫米波的,是可以返回静态物目标点的,只不过毫米波对于目标类别是无法准确识别的,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会跟速度过滤掉一些静止目标点,去除大量的路沿点,井盖等静止物。</p>
<p>在算法层面叫做“静态杂波滤除”,静态杂波滤除就是将多普勒速度为零的信号去除,这样的话基本上所有零速、微动目标都会被抑制掉。</p>
<p>而在今年新出的车型中,大量激光雷达的加入就可以避免此问题的产生。</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65a25c4a774a4e309e0670ec4ec91023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可以说,引入激光雷达,其实就是为了解决目前视觉+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架构的缺陷,避免静止异形车以及近距离加塞等现有技术难以解决场景下的碰撞事故,同时也为实现城市L2打下了基础。</p>
<p>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静止物体的识别不再是一个难题。</p>
<p>这里我们再多一句嘴,以摄像头为主的智能驾驶系统例如特斯拉对于白色物体的识别一直较差,这是其多起事故的一大技术原因。</p>
<p>可以说白色物体、静止物体是目前主流的智能汽车最忌讳的两大杀手。</p>
<h2>03&nbsp;小鹏的安全义务尽到了吗?</h2>
<p>日前,特斯拉正因自动驾驶宣称摊上了官司,其车辆存在禁售风险。</p>
<p>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对特斯拉提出了指控,在DMV提交的投诉中称特斯拉在宣传车辆配备或可能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功能时,散布了不实的或者具有误导性的声明,还通过夸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广告来误导消费者消费。</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b2a29956266242bba5a8e776e9811281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据悉,是因为特斯拉在网站Autopilot页面上使用了“只要告诉你的车你要去哪儿,那么你的车就会通过你的日历并把那个地方当做目的地,那么你的车就会找出最佳路线,在各种复杂的路况上行驶。”以及“无需驾驶座上的人采取任何行动。”等存在一定误导性的话术,特斯拉表达出了配备了ADAS功能的车辆就可以作为自动驾驶汽车运行,但是事实上是不能的,现在而言,这项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完善,这实在属于夸大其词了。虽然说特斯拉已经声明了Autopilot 功能并不是自动驾驶,而是需要驾驶员监督的,但DMV表示这与具有误导性的广告词是相矛盾的,还是具有误导性。</p>
<p>而在去年8月,蔚来驾驶辅助出事故之后,一夜之间,所有品牌的“自动驾驶辅助“、“自动驾驶能力”、“自动驾驶”全部更改为“辅助驾驶“(蔚来NOP门之二:请直接告诉消费者自动驾驶YES or NO)。</p>
<p><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9639145206537" data-name="理想汽车"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401/v2_bc702cfb97f14e8ca5cf3917de5e781a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9639145206537" target="_blank">理想汽车</a>创始人李想就在朋友圈发文,呼吁媒体和行业机构统一自动驾驶的中文名词的标准,L2=辅助驾驶;L3=自动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L5=无人驾驶。一个多余的中文字也不有,避免夸张的宣传造成用户使用的误解。并提出,“在推广上克制,在技术上投入,对用户、行业、企业都长期有利。”</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2ab2e2abd14c48d7838bba31bbddff25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而随后的宣传中,各家也增加了对于“辅助“的加强,并且无论是蔚来、理想、小鹏在开启高级别辅助之前需要在官方APP考取一个品牌驾照才可以,各厂商对用户开启辅助驾驶前的安全培训考试中,都会有明确的考题,告知用户ACC无法识别静止物,并且明确告知目前驾驶辅助的责任在于人。</p>
<p>另外,小鹏在去年年底推出了智驾分的功能,根据你的使用习惯和违规扣分或者加分,扣分项目主要集中在,双手离开方向盘、出现异常不及时接管车辆、长时间驾驶、疲劳驾驶等方面,培养用户用自动驾驶辅助的良好习惯。</p>
<p>因此在目前的宣传策略和多种用户培养的措施之下,小鹏可以说把能想到的安全措施几乎全部做了。</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c8fe6fd465724b1c8b919493bd56c562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自动驾驶技术或许仍然在进步,在当前的条件下,它仍然是一个辅助性的东西,我们要利用它但我们也要将生命掌握在自己身上。</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340d66609da541848bb8201bf3ef700e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而发展过程中因为人本身的原因,不断出现事故,或许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p>
<p>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驾驶者安全意识的培养仍然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很长的时间。</p>
<p>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E3MTM4Nw==&amp;mid=2653723087&amp;idx=2&amp;sn=237c5459f6dc7b3db4b7b48e4aee1faa&amp;chksm=bd16fe5b8a61774d850bb1180f8a82ca5281ec06a0d320eec3ba16031c64264a758e0305f98f#rd">“AutoR智驾”(ID:zhinengqiche)</a>,作者:王硕奇,36氪经授权发布。</p>]]></description>
            <pubDate>Fri, 12 Aug 2022 00:21:07 GMT</pubDate>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36kr.com/p/1867152232469249</guid>
            <link>https://www.36kr.com/p/1867152232469249</link>
        </item>
        <item>
            <title><![CDATA[两大光伏巨头陷30亿诉讼,中国组件出海太难 | 焦点分析]]></title>
            <description><![CDATA[<p>作者 | 袁斯来</p>
<p>编辑 | 苏建勋</p>
<p>冲击发生在同一天。</p>
<p>7月末,国内两家光谷组件龙头“<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372740625416" data-name="天合光能"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7f23ab6b11fb4bcfbbe42e380984634e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372740625416" target="_blank">天合光能</a>”和“<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491189326854" data-name="晶科能源"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2b76bb1494f64090bfec0479eb023c63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491189326854" target="_blank">晶科能源</a>”相继发布公告,称在美国陷入诉讼。</p>
<p>天合光能表示,其美国下属公司被道达尔能源起诉,原因是未能即时交付组件,造成道达尔能源项目损失。对方要求天合光能赔偿约2亿美元。晶科能源涉及的则是仲裁,同样和供货合同相关,对方要求支付的违约金、产品费用、延迟违约金等高达3.25亿美元。</p>
<p>根据第一财经报道,天合光能诉讼牵涉未交付完成的订单。道达尔能源2021年和天合光能美国公司签订了900MW的组件合同,金额高达3亿美元,双方约定今年2月到12月交付。目前来看,交付显然出现问题。而晶科产生纠纷的或为已经交付完毕的订单。</p>
<p>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都是A股市值千亿的组件巨头,二者同时遭遇诉讼,为市场点亮一个不太好的信号。中国组件厂对外出口数量庞大,这两起诉讼背后笼罩着更让人不安的阴影:当海外环境急遽变化时,未来中国组件厂的出口业务可能还会遭遇打压。</p>
<h3>复杂多变的政策</h3>
<p>天合光能并未说明为何未能按时交付组件。外界猜测是因为美国的WRO政策(Withhold and Release Order),即“暂扣令”。出口企业需要给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提供证据,证明产品不是强迫劳动生产、制造,才能撤销WRO。</p>
<p>这一政策影响不止一家公司。2021年时,晶科能源、阿特斯、天合光能、隆基出口到美国的组件都被扣押。</p>
<p>在2021年WRO生效之前,中国组件龙头们已觉察到寒意。包括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在内的大厂早在2015年左右就转道东南亚,在当地建了大量产线,产品从泰国、越南等迂回出口至美国。</p>
<p>然而2021年,美国扣押令直接针对东南亚出口的产品,这一暗度陈仓的道路也遇到障碍。罗仕证券分析师Philip Shen&nbsp;在报告中表示,东南亚出口到美国的组件出货会因此延迟12个月以上。</p>
<p>而欧洲在10年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后,近几年制裁相对温和。欧洲也成为中国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占了出口光伏组件近一半。2021年,仅荷兰一国就占了出口24.3%。</p>
<p>不过难保欧洲不会再次对中国光伏组件下手。虽然现在欧盟大规模使用中国廉价的光伏组件,但各国并不愿意将生命线交给外国企业。<strong>欧盟能源专员Kadri Simson在2022年布鲁塞尔行业峰会上表示,欧盟委员会要将制造业带回欧洲,创建欧洲的光伏生产线,并为这一目标“不惜一切代价”。</strong></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5000,3333"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0/v2_1946845dc776408499bfc161e3359cb2_img_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当地时间2022年7月15日,葡萄牙阿尔克瓦,浮动太阳能发电厂的全景。图片来自视觉中国</p>
<p>当然,欧盟态度忽然如此强硬,更多针对的俄罗斯。俄乌战争后,欧盟希望减少对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依赖。</p>
<p>重建供应链将是缓慢而持续的过程。今年,欧盟光伏协会建议启动10亿欧元的太阳能基金。4月,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和旗下新能源子公司从欧盟获得了一大笔投资,用以提升本土太阳能组件制造。这家公司要在2年中将制造能力从200MW提到3GW。</p>
<p>即便会耗费多年,欧洲产业链回归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可见的灰犀牛。如果国内市场在几年后增长放缓,国内组件厂会遭遇产能过剩的危机。</p>
<h3>生产在内,需求在外</h3>
<p>即便欧洲已经解除“双反”制裁,美国也放松了关税政策,但阴影并没有消散。目前中国国内需求还没办法完全覆盖产能。</p>
<p>中国厂商在十年前“双反”时代为“两头在外”,也就是生产原材料和市场都在海外,完全依赖国外市场和供应链,所以当时被制裁后倒闭潮席卷行业。</p>
<p>此后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供应链重建,加之国内市场需求因为政策利好增加,中国组件厂商恢复了元气。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光伏组件生产重地。</p>
<p>这群组件厂商也的确从全球化中吃到甜头。相比中国市场相互倾轧,海外更好挣钱。根据隆基<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818763611246726" data-name="绿能"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708/v2_aa98d4ea4d094bf694b762b53ba08ec8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818763611246726" target="_blank">绿能</a>2021年年报,其出口组件毛<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818818142261379" data-name="利达"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708/v2_a242d968d84c4b13af7c4e38f40a4eb7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818818142261379" target="_blank">利达</a>到19%,国内销售毛利只有13%。</p>
<p>国内“双碳”政策后,虽然国内行业升温,但其实海外增长更明显。2021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12.93%,同期出口增长高达24.21%,除了传统的欧美、日本、澳洲市场增长外,印度、巴西新兴市场需求也变得旺盛。</p>
<p>然而,海外营商环境这两年不再稳定。以中国出口第三大市场印度为例,2022年4月,印度可再生能源部宣布对进口光伏组件征收40%关税,对太阳能电池征收25%的关税,以此促进本地生产。</p>
<p>中国组件龙头们多少都遭到冲击。</p>
<p>以组件龙头<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491064251399" data-name="晶澳科技"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7b8d99b945cc48cd9a4a1c08b5e57023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491064251399" target="_blank">晶澳科技</a>为例,其2021年海外出货量占比6成。在2021年年报中,晶澳科技提出了五大风险,都和全球市场波动相关。列举的风险除了产业政策、国际贸易、疫情影响之外,还包括俄乌战争带来的物流运输和金融结算风险。&nbsp;</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1920,1080"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0/v2_6e20f35491274da783750904fc5e32be_img_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2022年8月3日,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太阳能电池板及相关组件正在源源不断从流水线上生产。图片来自IC</p>
<p>这次被仲裁的晶科能源同样也以海外市场为主,其海外营收占了75%。马来西亚、越南都有他们的制造厂,2021年年报中,晶科能源也提到境外市场的经营风险。连隆基绿能的海外组件销售收入,也占到整体组件销售收入六成。</p>
<p>中国装机量即便连年增长,也很难保证行业每年都能稳定大涨。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我国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GW,为全球第一,但没有达到全年55-65GW的装机预期。而全球其他国家装机量达到80GW。&nbsp;</p>
<p><strong>不过,需要看到国内市场的潜力。中国2021年装机量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仍然在全球领先。截至2021年底,中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量连续7年居全球首位。除了总量,更可观的是增长速度,从2020年开始,中国每年装机量增速都是双位数。加上“双碳”政策性利好,国内增长红利会持续释放很长时间。</strong></p>
<p>当然,发展期的短暂阵痛无可避免。隆基2021年年报表现不尽人意,租赁仓储费、增加了2.3亿元,汇兑损益则在四季度单季计提了5.7亿元,这些损失主要<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href="https://36kr.com/p/1718168609537026">因为海外市场运行不顺</a>。当龙头都不得不为了政策变化付出额外成本时,利润更微薄的中小公司会更难捱。</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900,281"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01/v2_3fc425f0348d460b8b2321c5479eaf31_img_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36氪制图</p>
<p>&nbsp;</p>]]></description>
            <pubDate>Fri, 12 Aug 2022 00:21:02 GMT</pubDate>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36kr.com/p/1852346164530562</guid>
            <link>https://www.36kr.com/p/1852346164530562</link>
        </item>
        <item>
            <title><![CDATA[早期项目 | 聚焦城市人群冥想体验,「Zmind」想要打造高端冥想产品]]></title>
            <description><![CDATA[<p>文 | 董柴玲</p>
<p>随着人们越发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不断有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产品的企业入局,其中冥想市场也在迅速崛起。</p>
<p>根据2020年全球健康研究所(GWI)《定义精神健康经济》报告显示,全球心理健康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1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在3000亿元级。其中冥想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DataBridge数据显示,到2029年,全球冥想市场规模将达到205亿美元。</p>
<p>「Zmind」是<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713088318908934" data-name="乐范"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10729/v2_1d5fc8e90f9d4bfcb0e493ed866b4a9c_img_png"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713088318908934" target="_blank">乐范</a>科技旗下品牌,专注于为冥想训练人群打造冥想垫、冥想沙盘等高端产品,目前产品已在国内外各大平台上线。</p>
<p>乐范科技董事长魏罡告诉36氪,近年来冥想文化风靡海外,包括谷歌、苹果等顶尖企业,为员工打造专门的冥想空间。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部分高收入人群开始寻求工作之余放松精神,冥想、禅修等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p>
<p>魏罡介绍,进行冥想训练的主要是40岁以上的高收入、高净值人群,大多来自企业中高级管理层等。为了释放压力,提高专注度,他们倾向于通过休闲活动或运动例如冥想、禅修等方式进行内在调节。</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1269,711"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510e25e7d16246fe86d0ccfed1daf781_img_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Zmind冥想沙发,图据受访者</p>
<p>目前市面上缺少相应的品牌,品质也良莠不齐。魏罡表示,市面上高颜值产品较少,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产品设计上也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例如蒲团、普通坐垫和瑜伽垫等产品专业性较低,而且对初学者不够友好,容易导致肌肉酸痛。</p>
<p>冥想在全球掀起热潮,与冥想相关的产品需求也在激增。对消费者而言,如果使用其他普通产品,不仅无法带来舒适的体验,更无法达到理想的冥想状态。Zmind希望针对目标消费群体,打造符合人体工学的优质产品。</p>
<p>Zmind目前拥有两款核心产品,为冥想沙发和冥想沙盘。其中冥想座椅共有6个SKU,分为不同颜色和型号。这款产品采用“前挡后顶两分托”的人体工学设计,摒除因盘腿带来的集体疲劳,帮助快速进入冥想状态。</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1079,907"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924487983d3d4a43a11553962937c160_img_pn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Zmind冥想沙发,图据受访者</p>
<p>Zmind冥想沙发在今年4月上线小米有品,接着在电商平台一条上线,海外渠道主要为美国众筹网站平台Kickstarter与品牌独立站,目前累计销量超过一万个。后续产品将入驻机场书店等线下渠道,结合旅行场景进行铺设。</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799,800"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fbd9dbd0b7c24713afda3e4b3a8a66c1_img_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Zmind冥想沙发,图据受访者</p>
<p>另外Zmind开发的冥想沙盘,通过灯光色彩与图形变化,帮助提高用户的专注度,呈现12种疗愈纹案,图案根据复杂程度绘制时间在10-20分钟。</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1080,1080"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20b6c29723984aed8623a604281171e4_img_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nbsp;Zmind冥想沙盘,图据受访者</p>
<p>由于冥想市场处在早期阶段,用户认知度不高,品牌渗透力不足。魏罡认为,在推行冥想文化以及向国内外市场拓展的过程中,专业人士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同lululemon成为风潮之前,是靠瑜伽教练身着产品亲自种草。</p>
<p>获取并利用头部KOL资源,有助于提高品牌认知度。此前Zmind通过冥想导师、普拉提教练等率先使用,打造口碑基础。Zmind后续将与更多专业人士进行合作,搭建冥想活动社群,以及通过<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351965074432" data-name="喜马拉雅"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00220345068349ba98a1d5ec80e206ef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351965074432" target="_blank">喜马拉雅</a>、得到等线上渠道,向用户普及睡眠、冥想、禅修等知识。</p>
<p>为了促进冥想练习,Zmind与冥想APP“HeartlyLab冥想”联手,用户可搭配APP使用,播放冥想课程和听音乐。</p>
<p>品牌的竞争力本质上取决于产品力。魏罡介绍,Zmind在产品设计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研发成本,同时为产品申请专利。其中冥想沙盘耗费了两年时间进行研发,冥想沙发的开发花费一年半,获得当代好设计和IF设计大奖,以及日本GOOD DESIGN提名。</p>
<p>供应链方面,乐范科技孵化自全球最大的按摩椅供应商奥佳华,在供应链端保证品质和产能,研发团队来自国内高校和专业骨科医生等。2021年7月,乐范科技完成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由百度领投,鼎翔资本跟投。</p>]]></description>
            <pubDate>Fri, 12 Aug 2022 00:16:58 GMT</pubDate>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36kr.com/p/1866686810215174</guid>
            <link>https://www.36kr.com/p/1866686810215174</link>
        </item>
        <item>
            <title><![CDATA[8点1氪 | 小鹏汽车回应P7辅助驾驶高架撞人致死;iOS16锁屏将显示实时比分;知网发言人:100%国有控股]]></title>
            <description><![CDATA[<h2>上市进行时</h2>
<p><strong>麦澜德医疗</strong></p>
<p>据<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312876291081" data-name="动脉网"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28bb66cfde72403da973e2fc28e3cdd0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312876291081" target="_blank">动脉网</a>消息,8月11日,国内盆底及妇产康复领域第一梯队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南京<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9832411476736" data-name="麦澜德"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401/v2_1e99a3d4f826438d9c92b011865a96f3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9832411476736" target="_blank">麦澜德</a>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科创板上市。麦澜德发行价格为40.29元,开盘价42.44元,截至发稿,股价为46.01元,涨幅为14.2%,公司市值46亿元。&nbsp;</p>
<h2>TOP3大新闻</h2>
<p><strong>小鹏汽车回应P7辅助驾驶高架撞人致死:全力配合事故调查</strong></p>
<p>此前,有媒体报道<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405418005513" data-name="小鹏汽车"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704/v2_65b5281da3c940258f427bdba179108f_img_png"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405418005513" target="_blank">小鹏汽车</a>辅助驾驶状态发生车祸。小鹏汽车回应:”经核实,8月10日下午,宁波一车主驾驶车辆与前方检查车辆故障人员发生碰撞,发生人员伤亡。我们为本次事故中不幸离世的遇难者感到悲痛和惋惜。目前交警部门已经立案处理,门店已第一时间已前往现场协助处理。我们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持续跟进后续结果,并协助客户处理后续相关事宜。”(新浪汽车)</p>
<p><strong>iOS16锁屏将显示实时比分&nbsp;&nbsp;</strong></p>
<p>据新浪科技消息,苹果 iOS 16 最有用的新功能之一是实时活动( Live Activity),新功能将允许用户直接在锁定屏幕上实时跟踪发生的事情,例如体育比赛比分、Uber 乘车进度或送餐订单状态。根据 iOS 16 功能页面上细则,实时活动将适用于特定国家。苹果表示,NBA 和英超联赛的实时活动将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提供,而 MLB 比赛的实时活动将在更广泛的国家 / 地区提供,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巴西、墨西哥、日本、韩国。(财经网科技)</p>
<p><strong>知网发言人:100%国有控股,2021年已支付版权费1.56亿</strong></p>
<p>在北京海淀知网总部,知网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肖宏就网友关心问题,首次披露多方面信息。针对此前网友对其股权成分认知的情况,肖宏回应,目前,知网为100%国有控股企业,下设“两司一社”,即《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肖宏披露,“事实上,2021年同方(知网)支付版权费用1.56亿,主要支付给期刊、学术论文等方面。”(光明日报)&nbsp;</p>
<h2>大公司/大事件</h2>
<p><strong>雷军:我公司的账上必须留出来能发18个月工资的现金</strong></p>
<p>8月11日,雷军发布视频表示,有一次公司发不出工资,我焦虑的很多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以至于后来,我一定要在公司的账上留一笔现金,就是天塌了都不许动,就是要确保能发18个月的工资。(财经网)</p>
<p><strong>雷军:预计小米2022年研发投入170亿元</strong></p>
<p>8月11日晚间,在“2022雷军年度演讲”中,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披露,预计小米集团2022年研发投入170亿元。财报数据显示,小米集团2021年研发支出132亿元。雷军表示,未来五年,小米在研发领域的投入预计超过1000亿元。(每经网)</p>
<p><strong>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回应iPhone 14涨价预测:通胀因素是主因</strong></p>
<p>8月11日苹果概念股盘中强势拉升。消息面上,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社交媒体发文称,预计iPhone 14系列机型平均售价将上涨15%。对此,郭明錤表示,主要原因是通胀因素导致了苹果手机的成本上升,以及更高的出货比例。郭明錤预计,和iPhone13系列相比,iPhone14系列的平均售价将上涨大约15%,达1000美元至1050美元。(第一财经)</p>
<p><strong>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strong></p>
<p>36氪获悉,8月11日收盘,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纳指跌0.58%,标普500指数跌0.07%,道指涨0.08%。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523255763976" data-name="每日优鲜"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bdb956f39b944f49ad836eae85e58334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523255763976" target="_blank">每日优鲜</a>涨超24%,小鹏汽车涨超7%,腾讯音乐涨超6%,拼多多涨近5%,B站、蔚来、<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9639145206537" data-name="理想汽车"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401/v2_bc702cfb97f14e8ca5cf3917de5e781a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9639145206537" target="_blank">理想汽车</a>涨超3%,京东、阿里巴巴、爱奇艺涨超2%。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特斯拉跌超2%,亚马逊跌超1%,微软跌0.74%,谷歌跌0.72%。</p>
<p><strong>任天堂社长回应是否调涨Switch售价:暂不考虑,以免吓跑消费者</strong></p>
<p>据报道,任天堂社长古川俊太郎在接受专访时说,目前不考虑以调涨旗舰游戏机Switch的售价来帮助缓和生产和运输成本日增的缺口,以免吓跑消费者。古川俊太郎说,“我们是在全球的多元娱乐环境下竞争,我们总是从我们提供的娱乐价值来思考定价。”他表示,任天堂迄今为止已卖出1亿套Switch游戏,这对维持公司整体业务动能很重要。(界面)</p>
<p><strong>国美旗下多平台裁员降薪?国美:不排除经营困难而将实施减员</strong></p>
<p>近日,多位国美电商平台国美真快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员工及前员工告诉记者,公司自今年4月起开启裁员,8月以来又迎来新一轮裁员,至少为今年的第三波,而近几个月公司还存在工资拖延发放的情况。对此,国<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9701436404489" data-name="美集"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401/v2_62db4d4be1c443e69e74132866261307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9701436404489" target="_blank">美集</a>团方面有关负责人回应称,<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357830759424" data-name="国美零售"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bdb9301199094bafa0d2c6aa95299b6a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357830759424" target="_blank">国美零售</a>不存在欠薪、拖欠社保公积金的行为,但不排除因经营困难而拟将实施减员计划。(澎湃)</p>
<p><strong>李瑞峰将升任CGO,统管长城汽车品牌业务</strong></p>
<p>从多处信源得知,<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9800745218825" data-name="长城汽车"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401/v2_4fb498dee67545ac8f18421b69398ca2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9800745218825" target="_blank">长城汽车</a>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魏牌CEO李瑞峰将升任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GO(首席增长官),统管公司品牌业务。“李瑞峰仍然会负责魏牌的业务,并且哈弗、欧拉、坦克等品牌CEO均向李瑞峰汇报。”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同时,长城汽车还将取消轮值总裁制度,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EO将由现任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峰担任。(未来汽车日报)</p>
<p><strong>阿里文娱旗下大鱼快乐增资3亿元</strong></p>
<p>36氪获悉,<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375540896776" data-name="天眼查"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630/v2_633fe33a549f44a9b3392352153e5392_img_png"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375540896776" target="_blank">天眼查</a>App显示,近日,北京大鱼快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817545364227977" data-name="生工"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707/v2_5c6dc8cb5c014790ab329b3e338ac06a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817545364227977" target="_blank">生工</a>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000万增至3.1亿人民币。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李巍,经营范围包含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影摄制、电影发行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由阿里巴巴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全资持股。</p>
<p><strong>叮咚买菜:第二季度Non-GAAP净利润2060万元,首次实现阶段性盈利</strong></p>
<p>36氪获悉,<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337391473664" data-name="叮咚买菜"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66b140c90d414674b87c1d7851c1248d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337391473664" target="_blank">叮咚买菜</a>昨日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叮咚买菜第二季度总营收为66.3亿元,同比增长42.8%;Non-GAAP净利润为2060万元,首次实现阶段性盈利,2021年同期净亏损17.285亿元。</p>
<p><strong>国家电影局:联合多家电影票务平台发放共计1亿元观影消费券</strong></p>
<p>36氪获悉,据国家电影局官网,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的通知。通知提出,鼓励电影出品、发行单位积极投放优质影片进入市场,推动更多新片大片加<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817541175707520" data-name="快上"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707/v2_031136b4c64642809c78ed8ef4232d38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817541175707520" target="_blank">快上</a>映,积极开展路演直播、主创连线等线上线下融合的影片宣介活动,进一步提高宣传覆盖面和消费转化率。发放观影消费券。联合猫眼、淘票票、抖音等电影票务平台,发放1亿元观影消费券,设立“爱电影·爱生活”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专区专栏,对观众购票费用予以补贴。</p>
<p><strong>中国移动:上半年营运收入4969亿元,同比增长12.0%</strong></p>
<p>36氪获悉,中国移动公告,上半年营运收入为人民币4,969亿 元,同比增长12.0%;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703亿元,同比增长18.9%。</p>
<p><strong>中汽协: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59.3万辆,同比增长1.2倍</strong></p>
<p>36氪获悉,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7万辆和59.3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2万辆和4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1.1倍。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p>
<p><strong>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辞任执行董事</strong></p>
<p>36氪获悉,中芯国际公告,赵海军为了专注于履行其作为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的职责,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职务,自2022年8月11日起生效。</p>
<p><strong>比亚迪刀片电池已供应特斯拉:车辆最快 8 月底下线&nbsp;</strong></p>
<p>8 月 10 日下午消息,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由比亚迪供应的刀片电池已经交付特斯拉位于德国柏林的超级工厂,这也是特斯拉首座应用比亚迪电池的超级工厂,预计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特斯拉车辆最快可以在 1 个月内( 也就是 8 月底至 9 月初 )下线。从另外的消息人士处还获悉,备受关注的上海超级工厂暂时还没有使用比亚迪电池的计划。截至发稿,比亚迪方面没有对此进行评论;特斯拉美国和欧洲方面也未回复寻求置评的电子邮件。( 新浪科技 )</p>
<p><strong>福特汽车CEO:原材料成本方面的压力预计不会在短期内缓解</strong></p>
<p>当地时间周三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告诉媒体,原材料成本方面的压力预计不会在短期内缓解,特别是锂、钴和镍的价格。法利说道,公司应该押注在磷酸铁锂(LFP)技术上,让消费者能以可接受的价格买到汽车,这也是福特计划在F-150 Lightning以及Mustang Mach-E等车辆上提供LFP电池包选项的原因。(财联社)</p>
<p><strong>工信部公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strong></p>
<p>36氪获悉,工信部公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七批),小鹏G9、哪吒S、比亚迪海豚、比亚迪EA1等车型在列。</p>
<p><strong>机构:2022年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600万部,同比增长73%</strong></p>
<p>36氪获悉,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预测,今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将从去年的900万部增长73%,至1600万部。高端市场弹性和稳定的需求,克服了经济逆风取得了强劲的增长。Counterpoint预测明年也将继续出现强劲增长,预计到2023年折叠屏手机将增长到2600万台。</p>
<p><strong>工信部:加强用电设备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用能效率和需求响应能力</strong></p>
<p>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第四批参考产品(技术)目录的通知,要加快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参考产品(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引导工业企业改善电能质量,加强用电设备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用能效率和需求响应能力,为促进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革命发挥积极作用。(证券时报)&nbsp;</p>
<h2>投融资</h2>
<p><strong>“WOMO沃萌科技”获两千万+A轮融资</strong></p>
<p>36氪获悉,基于AI双向匹配的Z世代社交元宇宙平台“WOMO沃萌科技”获超两千万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边锋游戏、序言泽、慧敏投资,募集资金将用于市场投放、产品研发、团队完善和补充流动资金。</p>
<p><strong>出海品牌“Furbulous”完成天使轮融资</strong></p>
<p>36氪出海获悉,宠物智能用品品牌“Furbulous”宣布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险峰K2VC领投,人人游戏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供应链搭建及品牌建设。</p>
<p><strong>“英矽智能”获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D+轮融资</strong></p>
<p>36氪获悉,由端到端人工智能驱动的临床阶段药物研发公司“<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773320542096262" data-name="英矽智能"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606/v2_05f468fb0d6c4081bdd3322a216d83df_img_jpg"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773320542096262" target="_blank">英矽智能</a>”已获得D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沙特阿美旗下的多元化风投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新募集的D轮融资将进一步支持英矽智能推进其内部自研管线,包括目前正在新西兰和中国同步开展1期临床试验的项目,以及几个处于IND-Enabling阶段的在研管线;另外也将用于公司的关键性战略布局等。</p>
<p><strong>创健医疗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strong></p>
<p>据投资界消息,8月10日,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完成首轮近2亿元人民币融资,由资生堂资悦基金领投,华方资本、鼎晖百孚、<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818779521945731" data-name="华立"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708/v2_ba5aaefb74eb482b8f1d8a0d97d0f3be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818779521945731" target="_blank">华立</a>医药跟投。本轮融资将支持创健医疗持续扩大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投入,为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市场带来更丰富的核心技术与产品。</p>
<p><strong>国内光刻胶头部企业阜阳欣奕华完成5亿元C轮融资</strong></p>
<p>近日,国内光刻胶龙头企业阜阳<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519844828169" data-name="欣奕华"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6c29abb374a84a358b960915ffc32be6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519844828169" target="_blank">欣奕华</a>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阳欣奕华”)完成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知名战投和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以下简称“国开制造业基金”)联合领投,<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818779172163712" data-name="中建材"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708/v2_dc4a588f2b274671a7abe5891aa33e36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818779172163712" target="_blank">中建材</a>新材料基金、光谷产投、火眼基金、齐芯资本、华富嘉业、安元基金、阜阳科转基金、福和天使基金、奇致正合、中冀资本、上哲资本等机构跟投,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阜阳欣奕华与泛半导体智能装备供应商合肥欣奕华同属欣奕华科技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光源资本已于2021年协助合肥欣奕华完成两轮合计超7亿元融资。(<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9629803377413" data-name="爱集微"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401/v2_47e752c883f84f7e978092df9e0323fc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9629803377413" target="_blank">爱集微</a>)&nbsp;</p>
<h2>酷产品/新功能</h2>
<p><strong>小米发布MIX Fold2折叠屏手机</strong></p>
<p>36氪获悉,小米发布MIX Fold2折叠屏手机。据介绍,MIX Fold2搭载高通骁龙8+平台,自研微水滴形态转轴,展开薄至5.4mm,重量轻至262g;屏幕方面,支持LTPO智能动态刷新率调节,采用UTG超薄柔性玻璃;电池方面,搭载4500毫安电池,支持67W快充,售价8999元起。</p>
<p><strong>小鹏汽车:小鹏G9预订开启24小时,订单突破2万台</strong></p>
<p>36氪获悉,据小鹏汽车官微消息,小鹏G9预订开启24小时,订单突破2万台。</p>
<p><strong>摩托罗拉三款旗舰新机发布</strong></p>
<p>36氪获悉,moto摩托罗拉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moto X30 Pro、moto razr 2022和moto S30 Pro三款旗舰新品。moto X30 Pro起售价3499元,moto razr 2022起售价5999元,moto S30 Pro起售价1999元。&nbsp;</p>
<p><strong>整理&nbsp;|&nbsp;</strong>得福&nbsp;崔永旺&nbsp;</p>
<p class="editor-note">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k5NzA0Mw==&amp;tempkey=MTE3OF9zRnRON1pBVEVmQWRScUNkZHA0NHNmVUhOMC1TeVV4czV4aVljZVFVRGJhUmx3b3VNNEFmRW9GNXM2dE9fbGE1VDB4RnMxYUpIX2tMVFdiRGNwQUYzZzZFVVVkYlRwM0RDdmdwTXJjQnNza09KcjlWX0lUMHgyVnBZaHJDYlFoaUpwMkxaV2N1dTBFMnVNMkFJZGV0UWZqdFV1czV3X05TWnZYaEx3fn4%3D&amp;chksm=6aafd0345dd85922ce48a83df1acb172d225430e268ea146ea06d078610d5c22fe58b4aa17f3&amp;mpshare=1&amp;scene=1&amp;srcid=0812ogBcHiu44zYaCLCc96wE&amp;sharer_sharetime=1660263229862&amp;sharer_shareid=5e76cbb443fbb0fe9b9cd524886814b8#wechat_redirect">“36氪”(ID:wow36kr)</a>,36氪经授权发布。</p>]]></description>
            <pubDate>Fri, 12 Aug 2022 00:16:13 GMT</pubDate>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36kr.com/p/1867632934294276</guid>
            <link>https://www.36kr.com/p/1867632934294276</link>
        </item>
        <item>
            <title><![CDATA[躬身入局|2022中国本土投资机构、最受LP认可白马/黑马系列调研启动!]]></title>
            <description><![CDATA[<p>出品|36氪创投研究院</p>
<p>可以用来标榜一家投资机构的tag有很多:庞大的AUM、众人垂涎的超级项目、一整个创业者群体的举双手认可,甚至仅仅是驰名已久。然而,这些标签背后最能打的指标、也是最终指向的终点——还是真金白银的退出。</p>
<p>那些声名显赫的品牌机构是否如当初承诺,还出资人一个期望中的超额回报?</p>
<p>这是我们启动「最受LP认可白马/黑马投资机构」调研的第4年。接下来,我们将循例推出:白马系列——致力找到那些历史悠久、团队稳定、业绩长期优秀,为LP持续创造最大回报的投资机构;黑马系列——寻觅那些成立不久,但已经给LP带来“看得见”、“摸得着”回报的基金管理机构。</p>
<p>对一个GP来说,“退出”就是最务实的指标。某种程度上,“务实”思潮与中国一级市场正在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变化也有精神上的一致性:人民币基金化浪潮。</p>
<p>如果说什么是一级市场在2022年最重要的变化,无疑是基金币种的本土化浪潮。这一点,我们在此前的多篇文章里已有表述<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prDu5ihpY4NlIbqZ_3iHg">《时代的一粒沙、美元基金的一座山》</a><strong>。</strong></p>
<p><strong>基于此,我们重磅推出「本土市场投资机构」系列调研,包括「本土市场特别贡献投资人」、「本土市场IPO贡献投资机构」、「本土市场最佳回报明星案例」、「本土市场最佳回报单期基金」等。</strong></p>
<p>除此之外,我们同时启动历年常规「最受GP关注LP」、「ESG实践」、「新经济领域」等系列投资机构、新型投行、母基金调研,扫码填写表单参与,以下是报名入口:</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1080,6287"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a8d507f63dfd47daa79567fde1e434e3_img_jpe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GP调研</p>
<p>&nbsp;</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1080,5016"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e29616cd59b14452a9b379010db89409_img_jpe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LP调研</p>
<p>&nbsp;</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1080,4742"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bacf27cd675248cbacf566f52416165e_img_jpe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新型投行调研</p>]]></description>
            <pubDate>Fri, 12 Aug 2022 00:15:00 GMT</pubDate>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36kr.com/p/1866809743528708</guid>
            <link>https://www.36kr.com/p/1866809743528708</link>
        </item>
        <item>
            <title><![CDATA[“一条腿”走路,网易有道硬件迷途]]></title>
            <description><![CDATA[<blockquote>
 <p>面对千亿教育智能硬件潜在市场,网易有道显然不能只靠词典笔“一条腿”走路,但学习机能否如愿成为“另一条腿”,还需要市场给出答案。</p>
</blockquote>
<p><strong>1月前已专门开发布会、正式上市的产品,再次成为另一场发布会新品主角。</strong></p>
<p>8月9日,<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9694463193863" data-name="网易有道"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01030/v2_d57de646091942fa87ff2f4cf68f95cb_img_png"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9694463193863" target="_blank">网易有道</a>召开2022智能硬件秋季新品发布会,发布有道词典笔X5和有道AI学习机两款新品。其中,除了词典笔X5是首次发布,有道AI学习机早在今年7月6日就已正式发布并推向市场。</p>
<p>“同一款产品,同一市场连续正式发布两次,在教育智能硬件行业并不常见。”全程观察发布会的业界人士程彬彬(化名)对“极点商业”称,此<strong>举要么是为了“凑数”,要么是上次发布后产品存在感不强,想再次引起市场关注。</strong></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3599a48fb1434919878e8282b5152ebf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毋庸置疑,网易有道对教育智能硬件市场布局日益加紧。“网易对硬件肯定比原来更重视。”网易有道CEO周枫称,除了主力产品词典笔,希望学习平板能成为主力另一个形态。</p>
<p>目前,网易有道硬件大部分收入来自词典笔。面对千亿教育智能硬件潜在市场,网易有道显然不能只靠词典笔“一条腿”走路,但学习机能否如愿成为硬件另一增长引擎,还需要市场给出答案。</p>
<p>这并不乐观。对网易有道而言,无论是今年4月推出的智能学习灯,还是7月上市的AI学习机,在业界都是姗姗来迟,布局上早已落后众多对手,在创新力不足甚至同质化情况下,并未引起市场多大反响。</p>
<p>智能教育硬件市场竞争白热化背景下,网易有道是否能如愿以偿,改变过度依赖词典笔“一条腿”的局面?</p>
<h2>01 “一条腿”支撑的硬件业务</h2>
<p>1年前,“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在线教育环境骤变,国内市场发展超过20年的教育智能硬件趁势而起,成为千亿潜在市场。</p>
<p>《2022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报告》指出,新型教育智能硬件市场扩张迅速,从2019年到2024年,预测行业年复合增长高达26%,预计到2024年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其中学习机、词典笔、作业灯、错题打印机等品类具有明显规模增长趋势。</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e600e9e16bf347d7b36651e6e3df8c64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前景诱惑下,众多互联网大厂、传统教育企业、硬件制造商纷纷转型或入局跑马圈地,打响教育智能硬件争夺战。</p>
<p><strong>网易有道就是转型押注智能硬件的代表。</strong>此前多年,网易有道营收主要来源为“K12”教育,但“双减”政策出台后,其K9业务走向终结,被迫入局智能设备,寻找新的增长引擎——<strong>在周枫2021年定下的转型四大增长支柱战略中,智能学习硬件排在首位。</strong></p>
<p>和好未来、新东方、作业帮等玩家不同,业界一般认为网易有道更有硬件基因:自2017年10月开始试水教育智能硬件,推出“有道翻译蛋”开始,已经先后推出十多款硬件产品,流量入口更为明显。而和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等相比,其从2C到2B的教育产品矩阵较为齐全,对教育理解更为透彻。</p>
<p>网易有道由此成为“双减”政策后为数不多的“躺赢”玩家:2021年有道总收入为40亿元,较2020年增长58.9%,其中智能硬件净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81.6%。从增速看,智能设备已成为网易有道盈利重要引擎。</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b152847454fe40df9d3d474a4d6e09c7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strong>网易有道在硬件红海市场闯出一片天空,依靠的是词典笔细分业务的热销。</strong>官方数据显示,有道词典笔2021年四季度出货量超50万支,贡献了智能硬件大部分营收。</p>
<p>网易有道官方数据显示,词典笔业务连续三年成为 618 促销期间品类头部产品。这构成网易有道智能设备收入主要来源——根据2022年Q1财报,网易有道总营收为12亿元,智能设备收入为2.53亿元,其中硬件大部分收入又都来自词典笔。</p>
<p><strong>“但词典笔客单价、利润率较低,网易有道显然需要找到硬件新的增长点。</strong>”一位教育智能硬件行业人士称,其他产品贡献过小情况下,词典笔显然不足以弥补网易有道K9业务终结的损失,也无力改变网易有道全年亏损局面,更难以支撑公司整体转型重任。</p>
<p>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21年Q1到2022年Q1,网易有道智能硬件业务毛利率从44.1%下降到33.7%,这既有网易有道布局线下经销成本增加因素,更离不开“一条腿走路”的关系。</p>
<p>事实上,如今单一爆款产品很难改变公司整体走势。比如大力智能学习灯,累计销量突破百万台,但却只是勉强实现了盈亏平衡,最终团队大裁员、业务停滞。</p>
<p>市场角度来看,词典笔门槛并不高,加上供应链体系日益完善和成熟,赛道扎堆拥挤着科大讯飞、小度、华为、步步高、作业帮、爱百分、外研通、阿尔法蛋、<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459967845380" data-name="掌门教育"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63e1798044b84d7898c147288a47e98f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459967845380" target="_blank">掌门教育</a>等众多玩家,推出众多功能类似甚至更丰富的产品。</p>
<p><strong>“网易词典笔市占率的确领先,但优势越来越不明显。</strong>”程彬彬称,很多厂商在翻译、点读基础功能上,做起了录音、天气、古诗词、学科辅导等各种加法,有道系列产品除了价格偏高,在性能、内容等方面均没有太大优势,完全可以被其他产品所替代。</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927a52bebb4746a6ac9f949039dcd427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比如,网易有道刚刚重点推出的有道词典笔X5,其提出的“一笔多用”类似概念在业界早已提出,相应产品也早就上市,算不上太大创新。</p>
<p><strong>硬件功能同质化下,词库成为各家竞争焦点——但有道词典笔在内容方面遭遇的争议越来越多。</strong>去年11月,新华社“新华<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9748393718528" data-name="视点"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401/v2_4724ef77d8a6454598e947de43a617d2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9748393718528" target="_blank">视点</a>”调查发现,有道词典笔频频出现拼写、音标、翻译等内容错误。另外,还有报道称,有道词典笔3支持语音助手功能,但实测竟然给出了涉嫌色情的答案。</p>
<p>有官媒对此批评称,学习工具、词典工具原本指导学生,最终却误人子弟,着实让人遗憾。</p>
<p>从“极点商业”最新实测体验看,目前有道词典笔仍难以实现宣传“99%”的识别准确率比如,依然出现单词释义与例句不匹配(如下图)、释义不明等情况。</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2df52fe08faf473fbcc4196d0731b450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有道词典词库既有自建内容,也有牛津词典等第三方内容。”一位有道词典笔用户表示,查词默认展示的是自建词典内容,一般翻译出现问题的,大多是自建词典。</p>
<p>频频出现错误翻译背后原因,“新华视点”此前也明确称,这是因为词库内容在编撰、审读环节不严谨、不用心,只考虑盈利,导致出现错误几乎成为必然。</p>
<h2>02 学习机姗姗来迟,竞争力不足</h2>
<p>事实上,在教育智能硬件市场中,词典笔功能虽然日渐丰富,却很难替代儿童手表、学习机、打印机、作业灯等细分产品,反而有可能被其他产品所替代。</p>
<p>比如成为智能教育硬件基本盘的学习机。“受限于显示屏过小,词典笔无法提供习题练习功能,更无法实现视频微课、手写输入等功能。”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学习机的强项除了可以实现各种交互、直接书写、视频等体验,还可以向下兼容词典笔的翻译、点读甚至扫描等功能。</p>
<p>这也是教育智能硬件体现的一个趋势。市场竞争白热化+多元化需求双重因素下,教育智能硬件已从简单电子化、数字化升级到智能化,产品由过去的单品、爆款上升到适配家庭和学校等的全场景、全矩阵之争。</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61225d05e5ff4d55828ca8fe2ab2b86c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strong>为此,很多厂商采用频繁发布产品的打法,去覆盖更多教育场景,抢占市场更多先机。</strong></p>
<p>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4月至今,几乎每个月都有教育智能产品面世。进入2022年,截至目前更有20来家公司对外发布产品,其中作业帮、优必选、掌门教育、猿辅导、好未来、网易有道、科大讯飞、松鼠Ai等公司多次发布教育智能硬件新品。</p>
<p>从上述厂商动作看,AI学习机或学习平板无疑是布局重点——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学生平板市场的出货量接近440万台,2021年预计将达到470万台,2017-2021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速为6.16%。</p>
<p>同时,学习机客单价、利润率又远远超过词典笔等细分产品。有业内人士此前透露,目前市场上学习机平均为4000元-6000元/台,商家给顶级代理商的价格差不多是2000元-3000元/台,除去纯硬件、内容、服务成本,一台学习平板纯利润约在500元左右。“利润大概是定价的10%-15%。”</p>
<p>在很多厂商看来,学习机不仅是教育智能硬件矩阵布局重要落子,更是一个远比其他智能硬件赚钱的行业,2021年就开始打响了学习机“内卷”之战。</p>
<p>但对网易有道而言,在学习机领域却是姗姗来迟——今年7月6日,其才发布首款AI学习机,也就是8月9日再次发布的产品,京东旗舰店售价2499元,其内置“有道精品英语”、“有道中文图书馆”等。从功能来看,和目前市面上学习机有诸多雷同之处。</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2/v2_216adcd397dd4b4f8ab2d856d110423b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有媒体报道称,根据网易有道官方透露,已经发售的AI学习机销售额逾千万。倘若以售价粗略计算,这款学习机1个月内至少已经销售了4000余台。</p>
<p>但这个销售数据是否真实存疑。从“极点商业”观察来看,目前在京东旗舰店,网易有道AI学习机评价只有100+;在天猫,合计不到300人付款——对比其他老牌玩家,甚至科大讯飞、小度等学习机,有道AI学习机线上销售和用户评论数据都处于早期。</p>
<p>有接近网易有道的人士对“极点商业”称,包含传统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在内的线上销售,是网易有道主要渠道,大约占其硬件整体销售额的三分之二。虑到网易有道线下渠道并不强大,是否已成为学习机销售主要渠道值得怀疑。</p>
<p>相关资料显示,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有道开始尝试通过线下渠道获客,在二三四线城市开设线下体验店,目前已与山姆会员店、Costco、Sam's Club、中信书店和其他线下渠道合作销售词典笔和<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343557297154" data-name="听力宝"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a3f4e14f24694060a892b6c71dbc57bd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343557297154" target="_blank">听力宝</a>等产品。</p>
<p>不过,<strong>迄今为止网易有道线下渠道也只是以AK和分销布局为主,并没有独立的线下实体店</strong>。相比读书郎、步步高小霸王等传统教育厂商,以及科大讯飞、华为等科技厂商,网易有道的线下布局落后太多。</p>
<p>随着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线下渠道愈显重要,这可能会成为阻碍有道AI学习机销售的一大重要因素。</p>
<p>“对网易有道来说,以前销售思路是流量玩法,将硬件当成低成本的流量入口,但主力产品词典笔客单价低,毛利没法支撑线下渠道。”有业内人士就认为,“网易有道在线下渠道建设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上下游供应链、代理经销体系、服务体系等,都不是它擅长的。”</p>
<h2>03 行业优势越来越不明显</h2>
<p>“2022年是智能教育硬件的拐点之年。”今年3月,周枫在财报电话会上如此判断。</p>
<p>的确,教育智能硬件是被普遍视为千亿潜力市场,但能否变为现实谁也不敢肯定——字节跳动智能教育硬件业务的唏嘘结局,就是对赛道的最好警示。</p>
<p>事实上,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整个教育硬件市场仍处于混战状态,周枫提及的拐点尚未到来:一是行业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特点仍然显著;二是除了词典笔(翻译笔),学习机、学习灯、学习手表、家教机器人等品类琳琅满目,辐射教育场景越来越多,但同质化却越来越严重;三是赛道竞争异常激烈、群雄逐鹿却没有一家能称得上独角兽。</p>
<p>因此总体来看,教育智能硬件市场仍然处于探索、转型阶段。“大家在硬件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内容、生态、服务成为教育硬件主要卖点。”程彬彬认为,<strong>大多数普通用户难以感受到硬件产品,甚至品牌上有什么差异,而是从体验上去判断一款产品的好坏。</strong></p>
<p>这本应是网易有道的优势之一。周枫就多次强调称,网易有道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在线教育企业,而是以技术为出发点的公司。“只有科技可以依靠,学习硬件、教育信息化产品,素质教育都要依靠科技。”</p>
<p>但周枫可能却忽视了一点:<strong>其他公司都在以年、月为单位的速度迭代更多SKU(品项)时,网易的速度却变得很慢</strong>——以学习机为例,网易有道布局上的落后,可能要以年计,最终导致网易有道的行业优势越来越不明显。</p>
<p>这就是网易有道的危险,或者迷途之处:虽然看上去SKU很多,但除了词典笔,其他产品却在行业没有太大优势,也没有打出差异化。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玩家不断涌入,教育智能硬件种类繁杂背景下,谁也不会预料到下一个风口究竟在哪里,谁也不敢保证用户何时对词典笔失去兴趣,或者词典笔何时被彻底取代,那对网易有道来说就是致命一击。</p>
<p>网易有道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网易有道高级副总裁、智能硬件负责人吴迎晖对媒体解释称,在执行的“一超多强”策略中,“一超”就是词典笔,“多强”就是听力宝、电子单词卡、学习机等等。“目前已经差不多全部落地,只是多强部分还没有做好。”</p>
<p>那么,学习机是否能如愿成为网易有道硬件产品“另一条腿”?这需要看能否在白热化竞争中构建自己的壁垒空间,不仅是硬件的智能化水平,还包括良好的用户口碑,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渠道建设。</p>
<p>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MTMyMzg0MQ==&amp;mid=2247490137&amp;idx=1&amp;sn=98a0718d19d74ce178706ea180b18cbf&amp;chksm=ea5d7777dd2afe614b3b125f7b5bee33586b806c48c5451f013889c4ca9d225c4a12cc1460d9#rd">“极点商业”(ID:jdsy2020)</a>,作者:刘珊珊,编辑:杨铭,36氪经授权发布。</p>]]></description>
            <pubDate>Fri, 12 Aug 2022 00:10:43 GMT</pubDate>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36kr.com/p/1867148858200832</guid>
            <link>https://www.36kr.com/p/1867148858200832</link>
        </item>
        <item>
            <title><![CDATA[叮咚买菜,活在每日优鲜阴影里]]></title>
            <description><![CDATA[<p><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523255763976" data-name="每日优鲜"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bdb956f39b944f49ad836eae85e58334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523255763976" target="_blank">每日优鲜</a>摇摇欲坠,压力来到<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337391473664" data-name="叮咚买菜"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66b140c90d414674b87c1d7851c1248d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337391473664" target="_blank">叮咚买菜</a>这一边。</p>
<p>8月11日晚,叮咚买菜交出了一份还算亮眼的二季度财报。</p>
<p>对于撤出十余城、裁员风波中的叮咚买菜,外界最关心的指标是,收入增速掉没掉,亏损有没有改善?</p>
<p>财报显示,叮咚买菜第二季度营收为66.3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4.5亿元增长42.8%。</p>
<p>曾经的亏损大户一改疯狂烧钱的面貌,其二季度净亏损为3450万元,相比过往单季十多个亿的亏损额,只亏了个零头。</p>
<p>疫情对叮咚买菜的带动作用继续上演,尤其是在公司大本营上海,订单猛涨。叮咚买菜拿出了成立以来的最佳成绩单,尤其是,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其首次实现阶段性盈利,净利润为2060万元。可二级市场的反应耐人寻味。</p>
<p>8月11日,美股盘前,叮咚买菜股价涨幅超11%,报4.99美元,开盘后股价持续回落,截至发稿,股价为4.49美元。相较最初的55亿美元市值,当前已蒸发八成跌至10.60亿美元。</p>
<p>业绩向好,但叮咚买菜却在用户数据、订单量上继续打着“哑谜”。有关注生鲜电商赛道的投资人担心,撤城、断臂,可能是叮咚买菜目前能想到的唯一盈利方法,而这家公司的未来仍然有着很多不确定性,可能并不像业绩中形容得那么乐观。</p>
<h2>不再巨亏,但订单数据“不见了”</h2>
<p>盈利问题,一直是悬在叮咚买菜头上的一把剑。在疫情的带动下,叮咚买菜今年二季度虽没能彻底扭亏,但亏损大幅收窄。3450万元的净亏损额放在过去任何一季,都只是个零头。而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其实现了净利润2060万元。</p>
<p>再来看叮咚买菜的规模。这一季,其营收和GMV均表现尚可,总营收为66.3亿元,较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42.8%,环比增幅为21.9%;其中产品收入环比增幅较高,为21%,服务收入环比增幅则是17%。销售额方面,GMV为71.2亿元,同比增长32.3%。</p>
<p>站在经营的角度,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认为,应重点关注叮咚买菜的用户复购情况,若情况较好,能够验证模式的持续性。</p>
<p>但从最新的财报中,很难获取其用户复购情况,因为叮咚买菜不但继续在用户数据上打着“哑谜”,连订单情况也不再披露。</p>
<p>在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其未披露订单规模,仅披露用户数据为1050万,到了2021年四季度、2022年一季度财报,用户数据也不再披露,而是用订单数据代替。直到2022年第二季度,这两个数据都不再亮相。关于订单总数的数据停留在2022年第一季度,为8060万份。</p>
<p>对此,关注生鲜电商赛道的投资人陈骁推测,<strong>营收和GMV上涨,应该主要是商品价格上涨以及疫情期间的客单价上涨带来的,或许订单量和用户数据没有那么可观</strong>,甚至在流失。</p>
<p>关于用户数据,我们参考易观千帆的数据来看,近一年时间(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叮咚买菜活跃人数在今年4月达到峰值,当月活跃人数为914.93万,彼时是上海疫情爆发期;随后的5月、6月,活跃人数减至747.78万。</p>
<p>前有欠租欠薪欠款的每日优鲜为鉴,面对不再巨亏的叮咚买菜,其实,<strong>包括供应商在内的利益相关方最关心的还是钱的问题。</strong></p>
<p>叮咚买菜曾以疫情保障供应链的名义,获得了30余亿元的银行短期贷款,但按照2021年一年净亏损64.3亿元来算,这笔钱只够花半年。今年以来,叮咚买菜更是不时传出大幅裁员、接连撤城的坏消息,市场难免敏感——叮咚买菜的现金流状况究竟如何?</p>
<p>从财报来看,供应商们的担忧或许不无道理。</p>
<p>截至2022年6月30日,叮咚买菜的流动资产有71.23亿元,而流动负债有79.41亿元,本身流动资产已经不能覆盖流动负债。</p>
<p>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20.12亿元、短期投资为40.52亿元,也就是说,最直接能变现的资产共计60.64亿元。而最直接的短期内要还的钱,包括流动负债中的应付账款、短期借款,这两项加在一起是59.52亿元。</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8e6b3bc0a5f643c5a951db7accf3160a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叮咚买菜2022年Q2资产负债表</p>
<p>凯尔特亚洲董事总经理余明阳分析,如果最直接能变现的资产,和短期内要还的钱,比值只是刚刚超过1,说明现金流状况短期内勉强还能支撑,“但不利于发展,需要企业继续融资”。</p>
<h2>有持续赚钱的可能吗?</h2>
<p>每日优鲜“极速达”业务已退出市场,投资人最想知道的是,叮咚买菜三年累计净亏损114亿之后,其安身立命的前置仓业务,<strong>是真的有可能扭亏为盈,还是只是撤城、人员精简等一系列操作之下的短期效应?</strong></p>
<p>反映到财报指标上,就得看“平均客单价低、毛利率低,而履约成本过高”的核心问题有没有改观。</p>
<p>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曾分享过叮咚买菜的营收业绩公式,为“单量×客单价×毛利率”,随着单量的增长,平摊的水电费、仓储费和管理费会越来越低,成本是亚线性的,但收入是超线性的。</p>
<p>他对盈利的设想是:每个前置仓在经营一年后,日订单能达到1000单,客单价超过65元,在刨去履约成本后,每单的营业利润预计能超过3%。</p>
<p>叮咚买菜2021年12月份能在上海盈利,取决于客单价和履约费用率两个指标:在上海区域,平均客单价超过66元,综合履约费用率是21%左右。</p>
<p>而在全国区域,今年第二季度因未披露订单数,对应的平均客单价不得而知;通过15.42亿的履约成本,测算出履约费用率为23%,相比过往几季以及今年一季度的27%,有了明显优化。</p>
<p>毛利率也得到了改善,从上一季度的28.7%提升为31.6%。</p>
<p>过去的叮咚买菜,是履约费用率比毛利率高出很多,履约成本就已经把毛利全部吃完,现在,情况得以改善。</p>
<p>余明阳针对前置仓的模型曾分析道,盈利的手段无外乎提高客单价,提升毛利率,或通过提升订单密度优化履约成本。但调整任意一项,单仓的运营利润都不能转正。换言之,<strong>至少得优化两项,在订单密度高、客单价高的区域去做优化,模型才可能转正。</strong></p>
<p>而除了叮咚买菜曾宣布全面盈利的上海地区,全国还有几个消费力强、同时人口密度又高的大型城市,能满足前置仓模式的要求,且有大量“即时”送生鲜的需求呢?</p>
<p>结合第二季度叮咚买菜撤城减仓的动作,陈骁分析,<strong>叮咚买菜想明白了,要止亏,就得大批量撤城,断臂是短期止亏的唯一路径。</strong></p>
<p>5月份以来,叮咚买菜在十多个城市发布《停止服务公告》,关闭了广东中山、珠海,安徽宣城、滁州以及河北唐山的业务之后,继而关停了天津站的服务。“这些城市必然是持续亏损、短期发展无望的城市,主要目的是控制成本。”鲍跃忠表示。</p>
<p>目前,叮咚买菜平台上显示正常经营的城市仅存27个,较其鼎盛时期减少近10个城市,整体数量<strong>缩水近1/4</strong>。而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财报开始,叮咚买菜也不再公布前置仓的数量。</p>
<p>盈利优先的叮咚买菜并不会停止撤城。零售行业资深从业者、<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425115849734" data-name="彩贝壳"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0d714dacc2554321bbb5c8bd11bab9a9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425115849734" target="_blank">彩贝壳</a>商务负责人孟奇预判,接下来,<strong>叮咚买菜会进一步缩减用户习惯较为难培养的区域,未来一到两年,会深扎江浙沪区域。</strong></p>
<h2>叮咚买菜的春天来了吗?</h2>
<p>这份回暖的业绩表,是不是能说明,梁昌霖的豪言壮语,即将实现了?</p>
<p>他曾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业绩电话会上说,“力争在今年第二季度末实现长三角地区完全盈利,力争在第四季度全国接近盈利”。叮咚首席战略官俞乐女士在8月11日的电话会上调整了目标,“希望在今年12月实现单月非GAAP收支平衡”。</p>
<p>陈骁的答案是“不见得”。</p>
<p>他提醒道,<strong>目前的费用率改善情况,还不足以说明,叮咚买菜已经跑通了前置仓的单位经济模型</strong>。因为按照叮咚买菜招股书中对履约费用的解释,其披露的履约费用只包含仓的情况,也就是说,目前的履约费用还不包含集团公司总部的市场营销费用、研发费用、企业管理费用。</p>
<p>从另一个角度看,<strong>这份止亏的业绩,是断臂求生换来的</strong>。“在每日优鲜几近退出的情况下,如果大批量撤城就是梁昌霖所说的‘公司已经找到了盈利的方法路径’,资本市场对此是否认可,要打个问号。”陈骁说道。</p>
<p>换言之,叮咚买菜仅靠目前的成绩,并不能给自己、给备受质疑的前置仓模式正名。</p>
<p>在烧钱这件事上,“天下”的前置仓玩家都是一样的,靠这一模式独立赚钱实在困难。行业里一些声音认为,前置仓适合作为生态级别公司的补充。“叮咚买菜也不排除有和平台型电商深度合作的可能”,孟奇以美团买菜为例,单独的前置仓可能很难赚钱,但它的存在能帮美团省钱,可以扩充类目、推高流水,保证配送体系的效率,提高对供应商的议价权,甚至是推高股价。</p>
<p>更极端的声音认为,未来有一天,叮咚买菜的前置仓将专为其预制菜业务服务,也不是没有可能。<strong>前置仓模式难以突破,投资人期待着预制菜能成为叮咚买菜的解药,不过,从实际情况看,那一天可能还很遥远。</strong></p>
<p>预制菜是叮咚买菜从2020年就进入的新赛道,理论上,既能起到提高利润、提高客单价的作用,还给资本市场讲了新故事。不过,在最新财报中,其未对这一业务做数据披露,上一次披露还是2021年年报中。其提到,2021年第四季度,预制菜为公司贡献了9亿元营收,销售额占整体GMV的14.9%,其中自有品牌商品销售占GMV的10.2%。</p>
<p>“叮咚买菜做预制菜的路线是,加码熟食、热食,其毛利率会比生鲜类以及其他常温类商品高很多”,预制菜新零售平台<a class="project-link" data-id="1678236489888768" data-name="三餐有料" data-logo="https://img.36krcdn.com/20220331/v2_f4dcc548f5f04a9e81c1d85f1f2b6138_img_000" data-refer-type="1" href="https://36kr.com/project/1678236489888768" target="_blank">三餐有料</a>CEO林志勇表示,叮咚买菜预制菜目前大部分是全国性单品,按照区域口味研发的区域单品相对较少,从这一方面以及并不高的营收占比来看,该业务整体还在初期阶段。</p>
<p>最新财报公布后,叮咚买菜的股价波动也能反映资本市场的态度。8月11日开盘后,其股价持续回落,截至发稿,股价为4.49美元,市值为10.60亿美元,相较发行之初的55亿美元跌去八成。</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1c0f0538c8194d71a7bc7380bb13299a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 class="img-desc">图源 / 老虎证券2022年Q2财报公布后,叮咚买菜股价波动</p>
<p>说到底,<strong>叮咚买菜的内外部压力依然很大</strong>,它和每日优鲜是唇亡齿寒的关系。</p>
<p>最直接的是供应商危机。孟奇分析,受每日优鲜影响,叮咚买菜的原有供应商对于回款会更严格,新进供应商可能对回款要求更苛刻。有供应商对开菠萝财经表示,“卖完这批货,就不再干了,账期越拖越长,没有安全感”。</p>
<p>二级市场上,每日优鲜股价跌破红线面临退市,只会让叮咚买菜的处境更加艰难。“(叮咚买菜)资本市场表现短期内不会变好,融资会更加困难。”孟奇认为。鲍跃忠也提到,“如果市值持续下跌,又不能真正盈利,也很难走出每日优鲜的阴影”。</p>
<p>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骁为化名。</p>
<p><strong>你一般在哪买菜?</strong></p>
<p>*欢迎留下你的观点。</p>
<p>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Mzc0NzMyMg==&amp;mid=2247503166&amp;idx=1&amp;sn=76c7e17c30d670e72ffb843c37b42c68&amp;chksm=ced9cb2bf9ae423d154377c717def48a30b6f16b86c2767c0135083b7065187d686e17df11a9#rd">“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a>,作者:金玙璠,编辑:艾小佳,36氪经授权发布。</p>]]></description>
            <pubDate>Fri, 12 Aug 2022 00:09:10 GMT</pubDate>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36kr.com/p/1867145343193859</guid>
            <link>https://www.36kr.com/p/1867145343193859</link>
        </item>
        <item>
            <title><![CDATA[淡马锡退守新加坡]]></title>
            <description><![CDATA[<p>淡马锡控股7月份的年度财报出乎意料地黯淡。</p>
<p>“全球经济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这个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在财报中表示。其中,淡马锡还谨慎地使用了“全球市场的断层”和“不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等措辞。在截至2022年3月的财年里,淡马锡的投资组合价值增长了6%,达到创纪录的4030亿新元(约2970亿美元)。但这与上一财年的25%的增长幅度相比,有了大幅下降。</p>
<p>利率上升、供应链瓶颈以及对疫情后经济复苏的担忧,加剧了投资者对美国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疑虑。淡马锡也在调整投资。</p>
<p>截至2022年,在淡马锡的投资组合中,第一名已经变成了这个基金的大本营新加坡,与此同时,淡马锡正在加倍关注印度。在同一时期,该公司在印度的投资额从截至2020年3月的90亿美元(3.96%)上升到160亿美元,或占其全球投资的5.2%。</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b1fc0c6093e7458f92437336c58a88ca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另外,长期以来,淡马锡都把后期投资作为其投资策略,现在也有所改变。淡马锡最初在种子轮和C轮之间投资了三家公司。这不仅是对公司或行业的下注,也是为了获得回报。去年,其投资组合中的四家公司,包括食品技术公司Zomato,在印度证券交易所上市,帮助其获得了高达17倍的丰厚回报。</p>
<p>在淡马锡的投资组合中,尽管印度获得了持续的关注,但并不是第一,首位仍是它的祖国新加坡。</p>
<h2>回归新加坡</h2>
<p>近一年,淡马锡的投资一直在向新加坡本土回归。淡马锡首席投资官Rohit Sipahimalani在7月的年度媒体会议上说:“新加坡是表现较好的市场之一,因为它更注重价值。”</p>
<p>在截至2022年3月的财年里,星展集团、房地产开发商丰树投资和新加坡电信这三家新加坡公司,在淡马锡的投资组合中占比提升至18%,高于上一年的16%。</p>
<p>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压力,淡马锡还向其在新加坡的两个重要投资目标注入资金,分别参与新加坡航空46亿美元强制可转换证券的发行,以及新加坡海工巨头胜科海事的11亿美元配股。</p>
<p>上文中提到的大多数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其实淡马锡也投资了大量非上市公司。由于股市疲软,上一财年这些非上市公司占了淡马锡投资组合的一半,其中约36%是新加坡公司,其余为资产管理业务 (20%)、私募股权和信贷基金 (18%) 以及其他私营公司,包括早期公司 (26%)。</p>
<p>投资处于早期阶段的公司是淡马锡常规战略的突破,此类公司在其整体未上市投资组合中的占比仍不到10%。但是,如果它在印度市场的赌注成功了,那么这种转变既是出于必要,也是出于规划。</p>
<h2>投资印度初创公司</h2>
<p>在过去五年里,淡马锡支持了30多家印度初创公司,大多数都是从D轮到Pre-IPO轮的后期融资。</p>
<p>这种模式在淡马锡对印度的非上市投资中非常明显,如支持Zomato和Ola的Pre-IPO轮融资,乳制品初创公司Country Delight和移动信用卡公司OneCard的超过1亿美元的D轮融资。</p>
<p>然而,淡马锡在印度有三笔投资脱颖而出——印度可再生能源平台O2 Power、电动汽车制造商Ola Electric和新银行平台Open。这不仅因为他们是早期公司,原因稍后再谈。</p>
<p>2020年1月,淡马锡和瑞典私募股权EQT分别承诺投资5亿美元成立O2 Power,这是淡马锡首次投资印度可再生能源公司。</p>
<p>然后在2021年10月,淡马锡领投Open的1亿美元C轮融资,据报道,该银行平台的估值为5亿美元。该年底,淡马锡又将Ola Electric纳入其投资组合,向这家电动滑板车制造商投资了2500万美元。这不是淡马锡对Ola Electric领导层的首次投资,此前,淡马锡还投资过巴维什•阿加沃尔领导的叫车公司Ola Cabs。</p>
<p>“我们相信印度具备所有的要素。这是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政策框架是统一的……这让我们相信印度的故事。”</p>
<p>到目前为止,淡马锡的这三次押注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在淡马锡投资之后的几个月内,Ola Electric在D轮融资中估值跃升60%,达到50亿美元。与此同时,Open在今年5月筹集了5000万美元,成为独角兽,而O2 Power在实现其装机容量达到40亿瓦特的五年目标上也取得了进步。</p>
<p>但这些投资之所以有亮点,还有其他的原因。淡马锡在2022年财务评估中强调:“可再生是我们所做一切的核心。”淡马锡对O2 Power和Ola Electric的押注,便是淡马锡加大投资可再生解决方案的明显的例子。</p>
<p>与此同时,对Open的押注则是为了让这家新加坡基金保持在印度金融业的影响力。不仅在印度,在全球范围内,淡马锡的投资组合都带有很强的金融属性,金融服务就占到了近四分之一的投资。</p>
<p>在印度,淡马锡拥有HDFC银行和Axis银行等传统银行的股份,因此,投资Open帮助了淡马锡在快速发展的新银行领域建立起影响力。不仅如此,自从上一财年剥离了一些主要公司的持股后,淡马锡的金融投资组合变得有所失衡,因此,这还有助于淡马锡平衡其金融投资组合。</p>
<h2>那些成功退出案例</h2>
<p>在截至2022年3月的财年里,淡马锡在全球范围内清算了价值275亿美元的资产,这是该基金退出规模第二大的年份。名单中包括五家印度公司,除BillDesk外其余四家均已上市。</p>
<p>淡马锡在其中收获了丰厚的回报。淡马锡印度投资部总经理Vishesh Shrivatav上个月说:“对我们来说,印度投资组合表现相当好,跑赢了市场。”</p>
<p>当Naspers投资的支付厂商PayU表示,将以47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印度最早的支付网关BillDesk时,这意味着淡马锡的投资将获得16.7倍的巨大回报。然而,由于印度反垄断监督机构正在调查这项交易,这项收购在宣布一年后暂时搁置。</p>
<p>淡马锡在2015年共同领导了保险聚合公司Policybazaar的D轮融资,并在2017年和2018年注入了更多资金。去年11月Policybazaar上市时,淡马锡持有其6.3%的股份。但此后Policybazaar股价下跌了近60%。</p>
<p>2016年1月,淡马锡在G轮融资中支持了孟买二手车平台CarTrade。到2021年8月CarTrade上市时,淡马锡拥有大约27%的股份。它是IPO的第二大受益者,抛售了价值约7500万美元的股票。CarTrade的IPO不温不火,此后股价比上市当天下跌了58%。</p>
<p>2014年10月,淡马锡从ICICI Ventures手中购得股份后,向必胜客和肯德基特许经营商Devyani International投资约5300万美元,并在2021年8月Devyani的IPO中出售了价值7700万美元的股票。截至2022年6月,淡马锡拥有Devyani 8.1%的股份,这也是四个IPO中表现最好的一个,自上市以来,Devyani股价已经飙升了60%。</p>
<p>淡马锡在2021年7月左右拥有Zomato的3.6%股份,当时该公司在股市上首次亮相,这是印度初创企业的分水岭。从那时起,Zomato的股价下滑了三分之一,因为人们对其商业模式和对杂货配送公司Blinkit的收购感到担忧。虽然许多知名的投资者最近已经削减或退出了他们在Zomato的股份,但淡马锡目前的立场并不明确。</p>
<p>这些公司(不包括Devyani的公司)的股价下跌对淡马锡来说不是好兆头,尤其是在其投资的部分公司已提交上市申请或宣布上市意向之后。这份名单包括健康技术公司Pharmeasy,以及电商平台Snapdeal和Firstcry。这意味着淡马锡在印度的投资进入新阶段,因为其投资项目在印度一度与公开市场绝缘。</p>
<p>它对全球投资的谨慎态度,可能很快也会在印度得到体现。</p>
<p>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yNDU2NTc1Ng==&amp;mid=2247528680&amp;idx=1&amp;sn=c5dfca38ada21d6c7b0b92dddc0d8b55&amp;chksm=fa295d7bcd5ed46db02645a278ceaae1b9980b8ee7c72470cab3832e732f124e7b1278f14036#rd">“志象网”(ID:passagegroup)</a>,作者:志象网内容组,编辑:谢维平,36氪经授权发布。</p>]]></description>
            <pubDate>Fri, 12 Aug 2022 00:04:33 GMT</pubDate>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36kr.com/p/1867132702478852</guid>
            <link>https://www.36kr.com/p/1867132702478852</link>
        </item>
        <item>
            <title><![CDATA[价格涨不动了,中芯死扛“周期劫”]]></title>
            <description><![CDATA[<p>中芯国际(0981.HK/688981.SH)北京时间 8月 11 日晚,长桥港股盘后发布 2022 年度第二季度财报(截至 2022 年 6月),要点如下:</p>
<p><strong>1、整体业绩</strong>:<strong>收入和毛利率,双双达到指引上限。</strong>中芯国际本季度实现收入19.03亿美元,环比增长3.3%,收入端达到公司指引预期上限(1-3%)。公司本季毛利率有所回落,39.4%,毛利率同样达到公司指引预期上限(37-39%),好于市场预期(38.24%)。</p>
<p><strong>2、细观三大核心指标:收入、毛利率和产能利用率。</strong>收入端通过量价分拆,中芯国际本季度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出货量的提升。二季度在疫情的影响下,产能的扩充为公司的出货量增长提供了保障。而本季度产品价格的增长出现了停滞,整体行业出现见顶迹象。通过成本分拆,<strong>本季度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来自成本端的提升,其中公司本季度资本开支的提升,直接带来了固定成本项的增长。</strong>产能利用率方面<strong>,</strong>二季度产能利用率从过往的满载,下滑至97.4%。由于公司在二季度仍保持扩产的节奏,海豚君认为本季度产能利用率的下滑主要是上海疫情等因素的影响<strong>。</strong></p>
<p><strong>3、业务进展情况:手机拖累弱化,12寸仍是公司重心</strong>。本季度智能手机业务占比继续下滑至1/4,虽然上半年手机市场表现低迷,但随着公司手机业务占比的减小,对中芯国际的影响也在逐渐弱化。二季度随着新产能的释放,公司<strong>12寸的收入占比提升至接近7成,并仍将是公司未来的发展重心</strong>。随着《芯片法案》等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推动<strong>芯片本土制造的需求,本季度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客户占比创历史新高</strong>。</p>
<p><strong>4、下季度指引</strong>:<strong>中芯国际预期 2022 年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0-2%(对应19.03-19.41 亿美元),毛利率38-40%。</strong>收入端指引略低于市场预期(19.55亿美元),而毛利率指引优于市场预期(36.31%)。</p>
<p>长桥海豚君随后会通过长桥App与海豚的用户群分享电话会纪要,感兴趣的用户欢迎添加微信号“dolphinR123”加入长桥海豚投研群,第一时间获取电话会纪要。</p>
<h2><strong>整体观点</strong></h2>
<p><strong>中芯国际,本季度业绩整体合格</strong>。<strong>本季度收入端和毛利率,两方面双双达到了公司指引的上限,但同时也没有明显超预期的表现。</strong></p>
<p>长桥海豚君通过对中芯国际的业务分拆,公司本季度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能的扩充,而在价格端并没看到明显的带动影响。<strong>换言之,公司产品(晶圆)过往几季度的连续上涨价格,在本季度开始出现停滞的迹象。</strong>而在价格不增,产品成本上升的情况,公司本季度的毛利率也已经开始回落。</p>
<p><strong>库存持续走高,价格增长开始停滞,都暗示着行业见顶的迹象。</strong>也正如,公司在本次财报中行业风险提示,“这一轮周期调整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上半年”。</p>
<p><strong>短期看,中芯国际给出了下个季度的指引</strong>。公司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0-2%,毛利率38-40%。结合此前联电给的三季度指引看(价格不增,出货量不增),<strong>海豚君认为中芯国际三季度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出货量的提升,公司在三季度仍将扩产</strong>。</p>
<p><strong>中长期看,在行业下行阶段中,中芯有一定的alpha。</strong>行业进入下行阶段中,涨价的逻辑已然不在。而中芯国际的alpha,主要在量的层面,来自于出货量增长和产能的扩充。由于中国半导体市场需求占全球3成以上,而中国本土企业的芯片产能占比不到10%。而随着《芯片法案》等事件的发酵,加剧国内半导体厂商把订单优先调整至国内本土制造厂,以保证供应链的安全。因此受益于大量的国产替代需求,中芯国际仍将继续进行产能扩充。</p>
<p><strong>海豚君认为虽然行业下行,对公司和产品价格有β的影响,但量的扩充也有望给中芯国际在下行的市场中带来α的增益。</strong></p>
<p>关于本次财报,长桥海豚君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p>
<p>1、整体业绩vs市场预期:中芯国际的三大核心指标,收入、毛利率和产能利用率,是否有超预期表现?</p>
<p>2、收入增长的具体来源:本季度公司收入增长,量和价格方面分别贡献了多少?上海等多地疫情影响,公司的产能利用率情况怎么样?</p>
<p>3、毛利率提升的来源:本季度公司毛利率能否达到预期,价格和成本变化如何?原材料涨价是否还有影响?</p>
<p>4、业务开展情况:中芯国际各下游表现如何?国内半导体客户的进展如何?</p>
<p>5、经营业绩方面:中芯国际本季度经营面有什么变化?存货和应收账款是否合理?EBITDA的情况如何?</p>
<h2>以下是详细分析</h2>
<h3>一、核心指标看中芯国际:收入、毛利率和产能利用率</h3>
<p><strong>核心指标1:收入端</strong></p>
<p><strong>2022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实现营收19.03亿美元,环比增长3.3%,达到公司指引预期上限(1-3%)。</strong>价格端的增长开始出现停滞,而公司本季收入增长主要由出货量提升带动。晶圆的出货量提升,主要来自于公司扩产。</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49ced96639084c60a3f68b1ba3002705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strong>从量和价的维度来具体分析,本季度中芯国际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strong></p>
<p><strong>1)量的维度</strong>,中芯国际本季晶圆付运量(等效8寸)达到1887千片,环比增长2.5%。</p>
<p><strong>2)价的维度</strong>,中芯国际本季单晶圆收入(等效8寸)为1009美元,环比增长0.8%。</p>
<p>从量价分拆来看,本季度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strong>晶圆出货量的提升</strong>。上半年公司资本开支总数达到25亿美元,新增折合8寸片5.3万片月产能。产能的扩充,是公司出货量提升的主要原因。<strong>而价格端的增长趋势明显走弱,本季度单晶圆收入基本与上季度持平,也暗示本轮芯片行业的上行周期出现见顶的迹象。</strong></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30e2960736f4475ebc560cd29c2e505e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strong>展望三季度,中芯国际给出了收入环比增长0-2%的季度指引,对应下一季度公司有望实现营收19.03-19.41亿美元,略低于市场一致预期(19.55亿美元)。</strong>结合联电法说会对下季度“价格端不增长”的预期,海豚君认为中芯国际在三季度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能端扩充。中芯国际在下季度仍将保持扩产的节奏,但由于行业出现见顶迹象,公司扩产节奏可能略低于市场预期。</p>
<p><strong>核心指标2:毛利率</strong></p>
<p><strong>2022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的毛利率为39.4%,环比下降1.3pct,好于市场一致预期(38.24%)。</strong></p>
<p>对公司进行成本结构拆分,分析本季度中芯国际毛利率提升的来源:</p>
<p><strong>单片毛利=单片晶圆收入-单片固定成本-单片可变成本</strong></p>
<p><strong>1)单片晶圆收入</strong>:中芯国际本季单晶圆收入(等效8寸)为1009美元,环比增长8美元/片。</p>
<p><strong>2)单片固定成本(折旧及摊销)</strong>:本季单片固定成本(等效8寸)为220美元,环比增长6美元/片。</p>
<p><strong>3)单片可变成本(其他制造费用)</strong>:本季单片可变成本(等效8寸)为391美元,环比增长11美元/片。</p>
<p><strong>4)单片毛利</strong>:中芯国际本季单片毛利(等效8寸)为398美元,环比减少10美元/片。</p>
<p>通过成本分拆发现,中芯国际本季度毛利率/单片毛利是这七个季度首次下滑,毛利的下滑主要由于公司单片可变成本和单片固定成本的增加。</p>
<p><strong>半导体上行周期出现见顶迹象,中芯国际的产品价格增长出现停滞。</strong>而本季度的单片可变成本 的 提升主要来自于制造成本端,固定成本的提升主要由于本季度一部分产能的扩充带来的资本开支提升。</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rcdn.com/20220811/v2_b7d7476691d944039b99eca41946af41_img_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strong>展望三季度,中芯国际给出了毛利率38-40%的季度指引,优于市场一致预期(36.31%)。</strong>在半导体出现见顶迹象的情况下,公司能给出这个指引实属不易。反观联电给的下季度毛利率指引,已经低于二季度的毛利率。在美国《芯片法案》等一系列措施下,国内芯片厂会优先选择中芯国际等国内芯片制造产能,以保证自身供应链的稳定。受益于国内厂商订单的填充,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和毛利率具有一定的抗风险性。</p>
<p><strong>核心指标3:产能利用率</strong></p>
<p>产能利用率指标,不仅反映中芯国际季度经营情况,也从中能折射出整个晶圆制造行业的景气度趋势。晶圆制造行业景气度推升,带动中芯国际及同行多家厂商持续出现满产的现象。而今随着半导体出现下行迹象,下游厂商的订单调整将直接影响芯片制造厂的产能利用率。</p>
<p><strong>2022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97.1%。虽然本季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出现下滑,但海豚君认为公司产能利用率的下滑不是因为订单需求减少,而是因为二季度的上海疫情等不稳定因素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strong></p>
<p>为什么说是疫情影响更大,而不是订单减少?因为本季度公司并没减缓扩产的节奏,经海豚君测算,中芯国际在本季度进行了中个位数的产能扩充。</p>
<p class="image-wrapper"><img data-img-size-val="" src="https://img.36k

github-actions[bot] avatar Aug 12 '22 00:08 github-actions[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