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icon indicating copy to clipboard operation
Blog copied to clipboard

保齡球策略

Open ChaoLiou opened this issue 6 years ago • 0 comments

新創首要課題都會是, 誰會是我的消費者. 不應該一開始就訂定太大的目標, 要成為全亞洲..., 全世界..., 都不切實際. 不仿運用保齡球策略, 審視現階段最適合, 最能輕易達到目標的市場, 達成後再往下邁進, 不斷擴大市場.

[name=Chaol Liu][time=20180921] derived from...

The bowling pin strategy

cdixon.org

[name=cdixon][time=AUGUST 21, 2010]


  • user-generated(用戶生成) 的網站都需要克服一項重大挑戰, chicken-and-egg problem(先有雞, 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當你從 0 開始時, 要怎樣吸引用戶和貢獻者. 能運用一種方法, Geoffrey Moore 稱作 the bowling pin strategy(保齡球策略): 先找出一種比較容易克服通過的 niche(利基點), 然後再想辦法從這個 niche 跳到其他 niche, 最後就進入廣大市場了.

user-generated: 由用戶們貢獻而生成. Facebook 就是此類型的網站. 提供平台和服務, 但文章內容都是由你, 我或大眾所貢獻. niche: 應指利基市場. 意旨在眾多市場中, 有少數的市場, 並無人發現或發掘, 卻有利可圖.

  • Facebook 就執行得很出色, 起於哈佛, 然後散播到各大學裡, 最後才到普羅大眾. 如果 Facebook 一開始時是說, 我們先散佈到全世界 1000 位用戶身上, 這樣任誰都不覺得好用. 但先針對哈佛裡的 1000 位用戶, 學生們都覺得好用. 而那些學生又有其他大學的朋友, 就讓 Facebook 從一間學校跳到另一間.
  • Yelp(一家美商, 擁有 Yelp.com 評論平台) 也運用這個策略, 剛開始在 San Franciso, 然後才擴張出去. 他們剛開始也先專注在一些社交用戶會喜愛的活動上: 晚餐外食, 上俱樂部和購物. 與他們的競爭對手相比, 而且是同時起步, 資金同樣充足, Yelp 卻遠遠超越他們.
  • 如何辨認出一個適合的初始 niche? 第一, 必須是這種社群 -- 社群裡都會分享興趣, 而且頻繁與他人互動. 他們應該也會對你的產品有特別強烈的需求, 願意在這個剛起步, 內容缺乏的平台上一同建立. Stack Overflow 選定工程師當作他們的 niche, 想必是因為在這個社群裡 Stack Overflow 創立人都具有影響力, 而且其他競爭對手的網站都無法滿足這個社群的需求. Quora(一個線上知識平台, 集合許多問題和答案, 用戶也能編輯問題和答案) 選擇的是科技投資人與企業家, 想必原因也相同. 兩種 niche 都傾向於非常活躍的網路領域, 而且很可能還有很多, 所以, 再轉移到其他 niche 的潛力值是很高的.

以下省略

ChaoLiou avatar Nov 05 '18 02:11 ChaoL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