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enrygithub
ohenrygithub
release模式和Debug模式差异很大,创建模板,Debug模式要11s,release模式只要0.4s;匹配测试,debug模式要1s多,release模式0.55s;
好的,谢谢
今天用case1/train.png进行训练和测试,发现匹配结果总有一个像素的出入,不大清楚哪里引起的? --------------- init diff angle: 0 improved angle: -0.000998358 match.template_id: 30 match.similarity: 100 match position, x: 209 y: 189 src point, x: 260 y: 240.5 test_match_centre.point, x: 261 y: 241.5...
好的,谢谢
好的,我试一下,谢谢 —————— 测了一下,快了很多,谢谢了 —————— 采用release模式后,只用了0.4s,这样就很很实用了 我的理解是,原先的作法,每个角度都旋转一下,然后提取梯度特征,现在的作法是,对第一幅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后面只对特征进行操作,不对图像进行提取,这样就成了一个纯运算问题了;不过这样做可能会损失一些精度。尤其是角度较大时,误差会不会随之变大? 在当前版本,匹配度最高的都是第340号模板,不过匹配度略有不同,没做速度优化之前是 99.6,速度优化之后是相似度是98.6;不大清楚相似度对角度精度是否有影响; 如果会带来误差,是否可以这样做:每隔五度对图像提取一次特征,然后其他用邻近提取的特征做旋转来获取特征,这样保证了精度,也能改善速度
好的,谢谢
@meiqua 调低了第四个参数,能够匹配到了,精度也很好,谢谢! 调低训练阈值后,创建模板时能够找到到更多的特征点了,这样创建模板会轻松一些,估计是这个原理。
好的,这样一说就了解得比较透彻了,谢谢。 之前用来测试的图像,包括case1文件夹中的,和其他一些图像,图像都很清晰,所以模板匹配时很容易创建模板,也很容易匹配到。而实际拍摄的图像,由于各种原因(光源亮度、颜色,物体本身表面特性等),都可能造成图像模糊,那么,就有以下4种情况要考虑: 1,图像清晰; 2,图像模糊,但可以创建模板,也可以进行icp配准; 3,图像模糊,不可创建模板; 4,图像模糊,可以创建模板,但ICP处理不理想; 之前的方法,可以解决模糊图像创建模板的问题,不过仍有一些图像,在创建模板后,进行icp处理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icp处根本就没进行处理),因为对icp配准这块的原理和源码不是很熟悉,不知道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改善,能否指点一二,谢谢! 测试图像:
好的,上午用模糊图像测试了一下,有改善,icp可以起作用了,不过精度略有不足; void init_Scene_kdtree_cpu(cv::Mat dx, cv::Mat dy, KDTree_cpu& kdtree, float max_dist_diff = 4.0f, float low_thresh = 30, float high_thresh = 60); 然后考虑在detector创建时阈值已经调低了(10,30),那么init_Scene_kdtree_cpu是否也要相应调低一些,于是就把low_thresh和high_thresh也调低了(10,30),这样出来的数据就比较准确了; 虽然icp的原理仍不大懂,谢谢了 